文:韓筠青 // Anna
進入正文之前,書買識焦想與大家分享我的定看代的讀提寫作習慣。
面對空白的嗎知草稿,我習慣先寫結論,慮時接著一段一段的新閱往回寫,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書買識焦開頭,會留到最後才完成。定看代的讀提我認為「開場決定了我與讀者的嗎知關係」,所以無法一開始面對空白的慮時文件,就直接鋪陳好第一段的新閱走向。
以前考試時,書買識焦只能從稿紙的定看代的讀提第一行寫起,明明是嗎知社會組的我,寫作分數(shù)一直都很差,慮時還因此去補作文(事實證明沒幫助)。新閱經(jīng)過某一次的寫作關卡後,才瞭解到逆向思考原來是我滿擅長的事情。
那次的經(jīng)驗依舊鮮明,看著近在眼前的專欄截稿日,我又面對著空白的Word毫無想法,明明已經(jīng)構思好整篇的架構,第一段就.是.寫.不.出.來。看著一直跳出來的催稿簡訊,覺得「算了,從結論開始寫,不管了!」。
我們總是執(zhí)著於「這件事從以前就是這樣」的規(guī)矩,但會在某一次卡關後的瞬間,豁然開朗。
自此之後,不只寫作上,閱讀時我也改變習慣:先翻開最後一個章節(jié)抓住作者的立場,再回去看第一章;頭尾看完後,接著從目錄挑有興趣的部分看。
這次推薦的《極簡閱讀》,是回應讀者的困擾:「你推薦的書我都有買,但都還沒看。」或是「你都怎麼靜下心來看書啊,我辦不到。」
除此之外,如果你有以下狀況,或是想知道自己為何就是「翻不開書」,這篇文章即為你而寫:
- 狀況一:沒時間、沒精力
- 狀況二:看不懂、記不住
- 狀況三:看不下去
「知識消化不良」的癥狀是,得到回答跟沒得到一樣,讀了書跟沒讀一樣,記了筆記跟沒記一樣,參加了教育訓練跟沒參加一樣。想不到和自己的連結,轉化不出自己的應用,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轉變不成自己的能力。
買書容易看書難
《極簡閱讀》是我在電子書圖書館偶然滑到的推薦書籍,租借之後覺得內容有趣、文字直白,重點是作者有改變我的想法。
以前我總認為「沒有看不下去的書,只有願意被手機干擾的自己」,而作者提出了一個讓我思考方式轉彎的觀念:「學習需要生存餘力,但壓力越大也意味著生存餘力越少。」
這段的意思是,即使我們有意願學習,然而當生存壓力大到?jīng)]有多餘時間喘口氣時,怎麼可能有時間看書呢?
對於沒有生存餘力的人來說,我會建議:請勿勉強自己看書,沒看也不會怎麼樣;這時候的你,在極大壓力之下也無法將知識化為己用。
然而,如果你的狀況是:有寬裕的生存餘力,卻還是讀不完、看不懂,無法專心看一本書時,由中國作家趙周所寫的這本《極簡閱讀》,非常適合幫助你調整閱讀的心態(tài)。
很多人對入口的食物非常慎重,卻對入腦的資訊不加分辨。
《極簡閱讀》不僅可以追根究底自己「書看不下去」、「總是只看第一頁」的原因,也會教大家活用內容的方法:不把自己當記憶體,而是中央處理器,學會過濾大量的無用資訊。
我自己在閱讀時,不求看完整本書,所以這本我也只挑我有興趣、運用得到的地方看,某些章節(jié)我覺得言過其實,而且也有點背離閱讀的初衷。建議大家在這本書裡面檢視自己閱讀上遇到的阻礙,先認清、再調整,建議不要百分百照著裡面的拆書法改變自己喔!
所以這裡一定要與大家分享,我自己推薦(而且有看完)的章節(jié):
- 第一章 讀書為什麼這麼難?
- 第二章 的 〈看書只畫重點是一種病〉
- 第六章 建構屬於你自己的知識體系
- 第八章 主動學習的境界
別為了讀不完一本書而感到慚愧,請知道自己看書的目的:求看懂、看完、記住,還是化為己用呢?
實踐者的動機是來自每個微小的改變,也許摸清自己「看不下書的核心理由」也是一件了不起的發(fā)現(xiàn),而且可以把埋怨自己買書不看的懊悔時間,拿來做更在乎的事!
延伸閱讀
- 樊登《讀懂一本書》:你的「理解力」池子有多大,你就能夠讀懂多難的書
- 啾啾鞋《冷知識背後的熱思考》:最推薦的讀書方法是什麼?
本文經(jīng)《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fā)表於此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