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進步是年度國家發展和改善民生的強大推動力,為獎勵在科技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個人、組織,技術獎今調動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天揭積極性和創造性,國務院設立了國家科學技術獎。曉新學網記者從科技部獲悉,聞科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結果將在今天(3日)揭曉。年度 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科學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獎今國家技術發明獎、天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五大獎項,曉新學網最引人注目的聞科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自1999年設立至今,年度共有33位科學家登上了我國科技界的科學最高領獎臺。 自1999年設立以來,技術獎今2004年度、201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兩度空缺,33位獲獎科學家分別是: 2000年度——吳文俊,中國數學機械化研究的創始人之一;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 2001年度——黃昆,中國固體物理學、半導體技術奠基人之一;王選,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創始人; 2002年度——金怡濂,中國巨型計算機事業的開拓者之一; 2003年度——劉東生,中國環境學專家、地質學家、“黃土之父”;王永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2005年度——葉篤正,著名氣象學家;吳孟超,“中國肝膽外科之父”; 2006年度——著名遺傳學家、小麥育種學家李振聲; 2007年度——閔恩澤,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吳征鎰,著名植物學家,植物區系研究的權威學者; 2008年度——王忠誠,我國神經外科的開拓者之一;徐光憲,著名的化學家和教育家、“稀土之父”; 2009年度——享有國際盛譽的數學家谷超豪;“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著名的航天技術專家孫家棟。 2010年度——被譽為“高溫合金之父”的師昌緒;內科血液專家、血液研究的領軍人物,王振義。 2011年度——我國粒子加速器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謝家麟;被譽為“人居環境科學創建者”的吳良鏞。 2012年度——鄭哲敏,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力學家、爆炸力學專家;“中國預警機之父”,王小謨。 2013年度——張存浩,我國高能化學激光、分子反應動力學開拓者和奠基人;我國核武器發展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程開甲。 2014年度——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核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發展的領軍人物于敏。 2016年度——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趙忠賢;在青蒿素發現上做出重大貢獻的屠呦呦。 2017年度——我國著名火炸藥學家、發射裝藥理論體系的奠基人王澤山;我國分子病毒學、現代醫藥生物技術產業和現代傳染病防控技術體系的主要奠基人侯云德。 2018年度——新體制雷達專家劉永坦;防護工程專家錢七虎。 2019年度——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國際著名大氣科學家曾慶存。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