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寶山老舊小區改造工程:340平方米中的“微”幸福
小雨淅淅瀝瀝,微藏在小巷深處的招寶造工中鎮海幼兒園門口已是人頭攢動,雖然烏云密布,山老但家長們的區改臉上卻“放了晴”。“之前我最討厭下雨天,程平小朋友在門前的幸福花園玩耍,一不小心就會因為鵝石滑倒,微我心都提到嗓子眼,招寶造工中現在新鋪的山老地面,又平整又清爽,區改放心多了呀!程平”家長們望著剛剛改造過的幸福花園紛紛夸贊道。 由中交三航局四公司承建的微鎮海招寶山街道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涉及7個社區,招寶造工中57幢建筑,山老施工內容更是包括老舊小區綜合改造、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市政綜合改造、零星違章建筑拆除等,鎮海幼兒園門前區域的改造便涵蓋其中。 “雖然改造面積只有340平方米,但是我們不僅要把工程干好,還要讓環境看著舒心、讓家長覺得放心、讓小朋友玩得開心,為了讓民生工程真正成為暖心工程,大家還是下了很大功夫的。”項目書記蘇東燕望著眼前的煥然一新,回想起了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為了打造“微”幸福空間而“鉆的牛角尖”。 “有良好的上學環境是頭等大事,絕對不能耽誤孩子們上學,把改造的‘好事’變成‘煩心事’。”項目負責人鄭良虎在工程協調會上強調。然而,如何將對幼兒園日常運轉的影響降到最低,光有決心還不夠。項目書記蘇東燕深知,必須“摸清底數”,才能精準施策。她主動與鎮海幼兒園園長進行了細致入微地溝通。過程中,園長坦誠地提出了擔憂:“早晚上下學高峰,門口本就人車交織,施工車輛進出極易加劇擁堵,存在安全隱患,更重要的是,孩子們的午休時間非常寶貴,希望施工噪音不要造成影響。” 為消除園長擔憂,項目團隊反復推敲,最終敲定了“鐵律”:靠近園門的所有施工,必須嚴格避開孩子們在校的核心時段,早上8點半之前絕不開工,確保孩子們能在一個安靜、有序的環境中入園,午休時間也必須全面停工,盡量將施工時段壓縮。 “園長還提出讓我們把握五一勞動節假期,幼兒園的‘空窗期’,集中力量搶一搶工期。”這個提議傳達給項目職工時,大家都眼前一亮:“我們正愁怎么把壓縮的時間搶回來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爭先恐后紛紛附議,沒有一句怨言。項目團隊立刻調整方案,迅速敲定了這個利用“黃金假期”趕工的計劃,在幼兒園門前這片“微”工地上揮汗如雨,爭分奪秒地推進工程。 于是,即使工期緊、任務重,項目團隊在嚴格遵守“8點半后開工、中午停工、假期搶工”的鐵律下,安全文明施工的標準也絕不打折扣。施工現場每天都會下起“毛毛雨”,這是施工員在施工過程中協助工人嚴格控制揚塵;嶄新的標準化圍擋嚴絲合縫地立起,將施工區域與小朋友在門前的活動區域清晰、安全地分隔開來,鮮艷的警示標識也格外醒目。然而,要將這片“微天地”真正打造成為孩子們的“安全港”,還需要在每一處細節上精雕細琢。 這份精雕細琢,首先體現在對安全隱患的“零容忍”上。針對家長們最揪心的鵝石滑倒問題,項目團隊反復比選方案,最終決定將這片區域徹底“換裝”,舍棄光滑的鵝石,精心鋪設了帶有細微槽面的防滑石材路面。 在施工過程中,原本四四方方、棱角分明的老舊花壇邊角,在安全員眼中成了潛在的安全隱患。“小朋友跑跑跳跳,直角最容易磕碰。”安全員桑超克拿著圖紙比劃著。項目團隊立即決定將四個角“削”去,計劃把花壇改成更為圓潤、安全的八角形。然而,就在花壇邊角改造時遇到了難題,作業空間有限,大型機械完全無法施展。“那就用手工改!”施工員柴鵬帶領工人們蹲在花壇邊,一錘一鑿,小心翼翼地手工打磨掉堅硬的棱角。“微”幸福就這樣被一點一滴地“打磨”進了這片小小空間。 當磕碰的風險被細心化解,項目團隊的目光又投向了如何讓這片空間更具溫度與便利。“改造,不僅要好看安全,更要實用貼心。”項目團隊始終惦記著幼兒園門前高峰時段家長聚集、車輛交織的混亂場景。為此,項目部特意采購了10個敦實厚重的花崗巖石墩。“這些石墩子看著不起眼,作用可大著呢!”柴鵬介紹道。它們被巧妙地安置在幼兒園入口兩側和花園邊緣,既能有效引導人流、防止車輛誤入,又為等待的家長們提供臨時歇腳的地方。同時,在幼兒園正門口,一片生機勃勃的仿草坪的綠色軟布被精心鋪設開來。“下雨天踩上去軟軟的,不會濺泥水,小朋友不小心摔了也有個緩沖。”一位剛接到孩子的奶奶指著腳下的草坪,笑容滿面。這方寸之間的綠草與石墩,共同構筑起一道充滿關懷的風景線,讓接送孩子的短暫等待也增添了一份暖意。 微風輕拂著綠色草坪,細密的雨絲落在防滑路面上,蘇東燕站在煥然一新的幼兒園門前,望著孩子們在花園里嬉戲,家長們倚著石墩輕松交談,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著這片小小的天地真正‘活’了起來,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她感慨道,“這片340平方米的改造,面積雖‘微’,卻是我們用心作答的民生考卷——用‘實’字筑基,在‘細’處生花,讓‘暖’意綿長。老舊小區改造,改的是環境,聚的是民心。這方寸之間的‘微’幸福,就是我們最想留給招寶山居民們的溫暖印記。”(文字:韓軼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