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越老三國交界有座小村,原創有座古樸安靜充滿田園美,老國這才是交界向往的生活
“三江繞一城,一城連三國,小村向往三國情無界”這是古樸對云南邊陲江城縣的形象描寫。這里有多個自然村,安靜其中的充滿曼灘村被選為“中國魅力新農村”。曼灘的田園魅力與現代都市截然不同,這里自然、原創有座原始的老國田園樸素美,獨一無二。交界
曼灘村依山而建,小村向往郁郁蔥蔥的古樸森林,黑灰相間的安靜磚瓦,綠色的充滿田地,構成一幅安靜祥和的大自然畫卷。遠遠望去,錯落有秩的傣式房屋坐落在群山之間,讓寂靜的大山充滿了生活氣息。
這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是整董鎮的主要產糧區。適合種植玉米、水稻、茶葉,還有甘蔗、香蕉、橡膠、咖啡、水果等熱帶作物。這里的人口不多,卻世代居住。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留著傳統的生活習慣、文化習俗和信仰。
獨特地理位置,世代傳承的民風民俗,讓這個小小的村寨,像他們的民族服飾一樣,五彩斑斕。
走進曼灘村的第一感覺是,這里的人好少啊。安安靜靜的羊腸小道,走上去軟軟的。漂亮的大白鵝悠閑的在路上四處張望。詫異的眼神望了一眼我們這些外地人,卻不為所動。沒有汽車、人群的驚擾,它們也是膽大膘肥啊。
雖然小村落的房屋大部分看著很破舊,但是街道很干凈,兩旁的柴火也是擺放整齊。首先從感官上我對這個小村落充滿了期待,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因為我想起了自己的家鄉,那里也是太行山一座寧靜樸素的小山村。
這里的建筑都是典型的干欄式建筑,這種建筑風格在采光、通風、御寒、防潮、抗震等方面有著獨特巧妙的設計。二樓是居住區域,一樓主要為活動區域,晾曬玉米等農作物,更方便貯存雜物。二樓搭建出的平臺種種花草,是人們納涼聊天,欣賞風景的好地方。
抬頭望,那晾曬的衣服是這個村子最鮮明的旗幟,也是村子里最有溫度的元素之一,女人洗涮了衣服,在家做著午飯,等著在外勞作的男人,多么幸福的生活畫面。
曼灘村地處三國交界,特殊的地理位置,讓跨國婚姻成為一種異域風情。中國、老撾、越南三國之間的交往,因時代的發展更加便捷。村里人跟我講,江城會定期舉辦三國友好狂歡節。節日期間,村里的年輕人也回去參加,大家不分國別的聚會狂歡,許多還擦出了異國戀情的火花。
當地人自己種植的水稻很出名,臨近中午,遠遠就聞到到大米香。一位大媽正在門口炒菜。這炒菜架勢真威猛,長長的鏟子在超大的炒鍋里飛舞著,菜香味都飄到了十里之外。從這美味前邊路過,真的舍不得走啊。大媽再三邀請到家里做客,我還是婉言謝絕了。
農業為主的自然村,生態環境保護地很好,適合小住幾日和休閑度假。不過地處偏遠邊境,村里的經濟發展相對要落后一些,雖然居民都使用上了太陽能,實現了通水、通電、通路,但是大家收入還是不多,屬于貧困村。
村里有許多老舊房屋,看起來年久失修,雖然保持了那份純樸和原始,但是誰不想住的更舒服一些。真心希望這里的人們能通過旅游帶到大家的收入,能住上新房,享受更好的生活條件,現代化的幸福生活并只是城里人的專利。
如今國家的扶貧政策已經落實到各個村寨,當地干部也是盡心盡責,為當地的“精準扶貧”工作兢兢業業。村民們說曼灘村55歲的陳光標就被授予“愛崗敬業道德模范——敬業奉獻模范”, 還被大家贊譽為“五心級”扶貧干部。這個是用心的“心”,而不是星級的“星”,只要大家齊心協力,脫貧致富指日可待。
這里的傳統與特色珍貴又美好,希望他們能借著國家政策,借著旅游經濟脫貧致富。在發揚傳統與趕超現代之間找到平衡點,實現經濟和旅游雙豐收。
曼灘原生態的美,美的純凈,美的自然,雖然只是一座再普通不過的小村落,但這也是中國萬千村落的一個縮影,從這些孩子們的眼神里,看到了他們的希望,因此,我期待下一次再來曼灘,感受它的別樣精彩。
臨走回望,看著隨風飄揚的國旗,內心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這里處于中越老邊境地區,國旗就是國家領土的象征,也表達著當地百姓對國家的一種無比熱愛。我喜歡這里,也推薦給更多的朋友,關注@路燈攝影,為你分享更多旅途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