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廣州訊(陳曉瑩 記者李青山)為深入推進“放心消費行動”,廣東全面貫徹落實《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消保條例》)有關規定,開展營造安全放心的落實消費環境,廣東省市場監管局決定自7月1日至9月30日,條例集中開展“落實條例 依法護權”專項行動,依法集中查辦一批民生領域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件,護權推動《消保條例》在市場監管領域全面貫徹落實,專項進一步規范重點消費領域經營行為,行動促進消費環境不斷優化。廣東
據了解,開展本次專項行動將圍繞網絡消費、落實格式合同條款、條例個人信息保護等重點領域,依法重點打擊以下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護權違法行為。
一是專項“大數據殺熟”行為。重點查處經營者在同等交易條件下,對同一商品或服務設置不同的價格或收費標準的違法行為。
二是未經消費者同意自動續費行為。重點查處經營者未以顯著方式提醒消費者注意自動展期、自動續費的違法行為。
三是不履行網售商品七天無理由退貨責任行為。重點查處經營者擅自擴大不適用七日無理由退貨范圍、未以顯著方式對不適用無理由退貨的商品進行標注等違法行為。
四是誘導“好評返現”行為。圍繞電商平臺和外賣平臺,重點查處經營者發放各類“好評返現”卡等違法行為。
五是虛假宣傳誘導老年人消費行為。圍繞保健品、養生服務等領域,重點查處通過虛假宣傳誘導老年人購買明顯不符合其實際需求的商品或者服務的違法行為。
六是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行為。重點查處經營者超范圍、過度收集與經營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個人信息、未經消費者同意向其發送商業性信息或撥打商業性電話等違法行為。
七是在格式條款合同中設立“霸王條款”行為。重點查處經營者利用格式條款不合理地免除或者減輕自身責任、加重消費者的責任或限制消費者的權利等違法行為。
此外,廣東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將在專項行動期間廣泛收集違法違規線索,依法依規嚴肅查處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對專項行動中發現的具有行業性、普遍性的侵權問題,有針對性的開展行政約談,指導行業企業落實整改。同時,通過多種形式對專項行動成果、典型案件進行宣傳,對不良經營行為形成震懾,營造消費維權的良好社會氛圍,促進消費環境的進一步改善。
責任編輯:呂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