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受人類活動干擾,湖泊湖泊受到植物營養鹽、污染重金屬、特征有毒有機污染物、及修酸性廢水的復技污染,導致了湖泊富營養化、湖泊生態失衡、污染生態功能喪失等環境問題。特征綜述了湖泊主要的及修污染問題及采取的污染恢復措施,如底泥疏浚、復技污染層覆蓋、湖泊改善湖泊理化性質、污染生態恢復等。特征
關鍵詞 湖泊污染;特征;修復
湖泊是及修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蓄積庫,地表上可利用的復技淡水資源90%都蓄積在湖泊里。因此湖泊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具有很重要的社會、生態功能,如調水防洪,生產、生活水源地,水產養殖,觀光旅游等。同時,一些湖泊還是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濕地生態系統的一部分,為各種生物提供了寶貴的棲息地。湖泊可分為自然湖泊、人工湖泊(水庫)。由于湖泊特定的水文條件,如流速緩慢、水面開闊等,使湖泊在水環境性質、物質循環、生物作用等方面與河流等水環境有不同的特征。
1 湖泊污染現狀
近20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湖泊資源的開發、利用規模和速度都大大加強,影響了湖泊的自然進化過程,對湖泊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破壞。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湖泊水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根據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評價成果,全國84個代表性湖泊營養狀況評價結果表明:全年有44個湖泊呈富營養化狀態,占評價湖泊總數的52.4%,其余湖泊均為中營養狀態。湖泊保護與污染治理已成為我國環境保護的重點,加大污染源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污染和生態環境惡化的勢頭,但根據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未來規劃,湖泊污染和退化的形勢不容樂觀。
2 湖泊主要污染問題及特征
2.1富營養化
導致湖泊富營養化的污染源、途徑非常多,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工業廢水、污水處理廠排放物、地表徑流、農業生產排水、大氣干濕沉降等。湖泊富營養化是湖泊污染最常出現的一種狀況。富營養化是湖泊水體由于接納過多的氮、磷等植物營養鹽物質、使湖泊生產力水平異常提高的過程,表現為藻類及其他生物異常繁殖,水體透明度和溶解氧含量下降,導致水質惡化,影響了湖泊的供水、養殖和娛樂等功能。水生植物的大量繁殖,還加速湖泊的淤積、沼澤化過程。
2.2湖泊有毒有機物污染
工業污染源是目前最大的有機物污染來源,包括工業“三廢”排放、農業中各種農藥的大量使用、生活廢水的直接排放。這些有機物通過地表徑流、大氣—水體交換、大氣干濕沉降和地下水滲入而進入湖泊。進入湖泊的有機物由于物理、化學及生物過程而遷移、轉化。生物遷移和轉化是湖泊系統中有毒有機污染物產生環境危害的重要方式,這些物質具有疏水性,可以在生物脂肪中富集。因此,即使湖泊中含量很低,也可以通過水生食物鏈,造成持續性的毒性作用,甚至通過食物鏈為害人體健康。
2.3重金屬污染
重金屬通過工業廢水、農業排水等污染源,進入到湖泊水體中。湖泊中的一些重要過程控制著重金屬的遷移轉化和環境毒性效應,如顆粒物的沉積作用、沉積物再懸浮、泥—水界面反應等。水環境中的重金屬傾向于從溶解相轉移到固相。湖泊的靜水環境加強了湖泊懸浮顆粒物的沉積。湖泊中的懸浮顆粒物吸附重金屬而沉積到底泥中,這個作用可降低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對于擾動強烈的湖泊,沉積物的再懸浮使重金屬回到上覆水體,增加了水體中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毒性,成為污染內源。
2.4湖泊酸化
工業生產和生活中各種能源使用產生的SO2、氮氧化合物被氧化后產生的酸性物質,通過大氣干濕沉降進入水體,當湖泊水體的pH值小于5.6時,水體呈酸化狀態。
水體酸化,主要對水生生物造成危害,當pH值小于5.5時,魚類生長會受阻,甚至造成魚類生殖功能失調,繁殖停止。同時,還會引起沉積物中有毒重金屬元素的活化,導致湖泊水環境中重金屬濃度升高和生物活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