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神闕穴」人體命根的神闕大門
【神闕穴】
【主治】:
四肢厥冷,形憊體乏,穴人泄痢,體命繞臍腹痛,大門脫肛,神闕婦女不孕,穴人中風脫證,體命風癇,大門水腫鼓脹,神闕腸炎,穴人痢疾等。體命
【方位】:在臍中心。大門
肚臍,神闕坐落腹部正中心洼陷處,穴人是體命新生兒臍帶脫落后,所遺留下來的一個生命根蒂安排,歸于中醫經絡體系中任脈的一個重要穴道——神闕穴。神闕穴是全身361個穴道中僅有看得見、摸得著的穴道。
神闕穴名意義的解說,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指神之所舍其間,即生命力地點處;另一種是指神情通行收支的門戶。為胎兒從母體獲取營養的通道,并保持胎兒的生命活動。
睡覺時更要留意臍部的保暖,避免引起腹瀉或傷風。特別關于年青女人而言,特別是經期女人,血管處于充血狀況,穿露臍裝最易因受涼而使盆腔血管縮短,導致月經血流不暢,時刻長了會引起痛經、經期延伸、月經不調等。
此外,穿戴露臍裝會使腰腹部暴露,簡單受冷熱的影響引起胃腸功用的紊亂,導致病菌的侵略,呈現吐逆、腹痛、腹瀉等胃腸體系疾病。并且臍部肌膚較柔嫩,易于受損,臍眼又簡單聚集塵垢,如不當心也會引起感染
神闕穴:長命不老穴
人的肚臍,在生成時,遭到父精母血的育養,凝聚胞胎于混沌之中,從太極未分之時,由一團氣分紅兩穴,穴中開端發生四穴,外通兩腎,內長成赤白二脈,四穴又分紅人體表里。在母腹中,母親呼吸胎兒有呼吸,這個臍帶的效果,像花果在枝上與蒂相連來獲取營養相同。母體衛氣月行一周,胎兒的真氣就逐漸足夠,胎衣產下之后,臍帶并未脫下,并且會漸漸的斷,假如嬰兒臍門未閉,母親假如感風傷寒,就會損害嬰兒真氣,這時可以用艾火熏蒸數次,能保嬰兒真氣無患!
嬰兒出世21天后,臍門會主動封閉,只會發覺臍口越來越深,是由于陽盛年長,又沉淪于五味,陷溺于五音,探察五氣,外耗精力,內傷生冷,而致使體內真氣不順利,所以要常用熏蒸的辦法,可使榮衛諧和,能安魂定魄,寒暑不侵,身體也隨之強健,這其間自有微妙之處。
人體科學研究標明,神闕穴是先單純息的僅有潛藏部位,人們經過攝生訓練,可發動人體胎息,康復先單純息能。神闕穴與人體生命活動密切相關。咱們咱們都知道,母體中的胎兒是靠胎盤來呼吸的,屬先單純息狀況。嬰兒脫體后,臍帶即被堵截,先天呼吸間斷,后天肺呼吸開端。而臍帶、胎盤則緊連在臍中,沒有神闕,生命將不復存在。
人體一旦發動胎息功用,就猶如給人體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動力供應站,人體的百脈氣血就隨時得以主動調度,人體也就健康無病,青春不老。常常對神闕穴進行訓練,可使人體真氣充盈、精力飽滿、膂力充分、腰肌健壯、面色光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
道家駐顏穴
一日,道長游學碰到一位老道士說道:“看你相貌,要比實踐年紀小許多,莫非是你師父教你了道家駐顏術嗎?”
聽了道長的話,老道士不由的笑道:“我哪里懂什么駐顏術呢,我現在煩惱的是他人都嫌我太年青了,不像是有修為的人,我還恨不得自己變老些呢。”
“那你該不會是常常修煉神闕穴?”
“這個卻是的,曾經師父給我說過,神闕居于軀干之中,為任、沖、帶三脈交會之穴,也是中、下焦之紐帶,接近胃及大小腸。常常訓練的話,能調陰陽,補氣血,溫脾腎,行健壯,培補元氣。”
道長頜首道:“善哉,善哉,鏡心哪,你無意中摸入了這駐顏術的法門,盡管沒有體系的修習,但這效果對你來說現已很大了。”
這段故事中駐顏術的微妙和神闕穴有什么相關呢?
神闕便是元神的門戶。神闕穴即肚臍,又叫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它的效果在于激起人體的元神、元氣。要激起元氣和元神,就要到它們寓居的當地去找到它們,這個當地便是“神闕”。神闕便是一個老態龍鐘、妙手回春的穴道。駐顏術的底子,就在于這個神闕穴。”
老道士道:“我修煉這個神闕穴,一是揉中法,每天起床和臨睡前,仰臥,將雙手掌心搓熱,雙手左下右上疊放于肚臍,用手掌的勞宮對準神闕穴,意守此處,順逆時鐘按揉100次 。二是意遵法:每天在固定時刻,放松,仰臥,閉目,去除雜念,意念注于神闕,每次5—30分鐘。”
“你可知為何需要把意念會集在神闕穴上呢?”道長問道。
“這個……”老道士沉吟了一下。
道長解說道:“你要理解,人的意念實踐上的意思便是“神”,便是神藥,歸于“心神”,平常,咱們忙于敷衍身邊的工作和日子,心神都是散亂的,元氣元神就在這種散亂的狀況中不斷耗散。按揉神闕的時分,把心神收攏,讓它回到“神闕”,由于這兒才是它的故土,如此元氣、元神在沒有耗散的狀況下才干激起出來。”
“原來如此。”老道士恍然悟道。
艾灸神闕穴
人體先天的稟賦與這個穴道關系密切,古人有“臍為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臟之根”的說法。肚臍皮薄洼陷,無皮下脂肪安排,皮膚直接與筋膜、腹膜相連,很簡單受寒邪侵襲,但一起也便于溫養,故神闕穴向來是攝生要穴。
溫養肚臍,可鼓一身之陽氣。神闕穴附近胃、肝膽、胰、腸等器官,經過對神闕的溫養,還可以醫治腹痛、腹瀉、急緩慢胃痛、胃下垂、頑固性呃逆、功用性消化不良、結腸炎、脫肛等病癥。往下可以溫腎,上潤養五臟,《傷寒論》上說人類大多緩慢疾病往往是濕氣寒氣邪氣侵略,未能掃除體外而導致陽氣缺乏,五臟不調,所以百病易生。
那么艾灸神闕穴還有哪些優點?
強脾健胃
艾灸神闕穴可增強脾胃機能,健脾止瀉。用于胃痛、反胃、痞滿、吐逆、腹瀉等 。
利水消腫
艾灸能激起體內經脈疏通,使氣機疏通,能促進代謝,減縮脂肪。用治小便晦氣、水腫、肥壯等。
調度氣血
還可以調度氣養血,固經安胎。臨床用于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崩漏、不孕及黃褐斑等癥。
行氣止痛
臍通百脈,溫灸肚臍后,可以通經活絡,理氣和血,到達“公例不痛”。適用于全身酸痛,手足麻痹等癥。
益氣補陽,改進睡覺
艾灸肚臍可以益氣補陽,調度臟腑陰陽平衡,協助入眠。常用于醫治自汗、盜汗、驚悸、失眠等。
防病駐顏,延年益壽
神闕穴是健壯保健的要穴。艾灸可增強人體抗病才能,有活化細胞、潤膚駐顏、緊致肌膚的效果。具有補脾腎,益精氣,抗老駐顏之功。適用于體虛,神經衰弱和防備保健,延年益壽。
那么艾灸神闕的辦法有哪些?
溫文灸:
點著艾條對準肚臍(神闕穴),間隔皮膚約2-3厘米,以感到溫熱為宜,固定不動,每次灸15~20分鐘。
回旋灸:
點著艾條對準肚臍(神闕穴),間隔皮膚約2-3厘米,做順時針或逆時針往復熏灸,每次灸15~20分鐘。
臍灸法:
將艾絨搓成球,滴上小金油,用懶人帖封穴。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