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鄭鐵峰)隨著天氣轉冷,冬季“冬令進補”成了熱詞,保健波消保委尤其是食品中老年人,更加注重自身保健。何選近期,江寧浙江省寧波市消保委接連受理多起關于保健食品的支招投訴,投訴的冬季原因主要有:購買的保健食品服用后,實際效果與商家宣傳不一致,保健波消保委網購保健食品出現問題維權難,食品因聽信保健食品有治療作用,何選在使用后反而引起身體不適等,江寧而在協商處理中,支招因為商家聯系不上,冬季或是保健波消保委聯系到了商家說是個人體質問題不給退,或是食品原先的免費贈品在退費中要扣除等,對此雙方無法達成共識,消費者向消保委求助。
消費者王先生來電反映稱,他在某網上商城有大約1600積分不能使用,也無法提現。當初,他通過當地養生協會的會長介紹,在某保健食品網上商城購買了有關肽和姜黃的保健食品,當時說購買產品有積分送,按照兌換規則,積分可用于購買產品,也可以提現,但現在積分無法兌付,聯系商家被拉黑,找養生協會的會長也聯系不上了。目前,該投訴仍在處理中。
花錢買保健食品本意是為了保健養生,不想保健不成,卻變成了花錢買了一肚子氣,經濟受損失不說,給家庭帶來煩心事,甚至還延誤病情。對此,寧波市消保委特別發布消費警示,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買保健食品時,要提高警惕,科學選購,注意做到三個“認清”和三個“防范”。
認清保健食品的保健功效。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它具有特定的保健作用,有一定的針對性,并非人人適合,不要輕信宣傳和承諾的保健食品療效。保健類商品也不是傳統意義上“冬令進補”的膏方類滋補品,“冬令進補”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認清保健食品的識別標志。消費者選購保健食品時,要認準產品包裝上的保健食品“藍帽子”標志和注冊號/備案號,要看清保健食品的標簽和說明書。要根據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等信息科學選擇,并按標簽、說明書的要求食用,切忌盲目購買和使用。保健食品產品信息可在市場監管總局網站查詢。
認清保健食品的購買渠道。線下購買保健食品要到合法正規的店鋪,銷售保健食品的店鋪應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其經營范圍應注明保健食品銷售,購買后要保管好購物憑證。網上購買保健食品要通過正規的電商平臺,仔細核對其食品經營許可證、保健食品注冊證書或備案憑證信息,切勿輕信來源不明的微商、朋友圈、微信群、小程序等。海外代購或者跨境購保健食品,應注意選購風險,要詳細閱讀電商平臺上的風險告知書。
從投訴反映的情況看,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的消費陷阱和消費套路,消費者要重點防范。
防范夸大養生保健效果誘導。部分養生保健服務經營者以能治療各種疾病、夸大服務效果來誘導老年人大額充值,但實際服務并無宣傳效果。
防范冒充醫學專家兜售保健食品。一些電話推銷人員抓住老年人病急亂投醫的心理,冒充醫學專家向患病老年人兜售“特效藥”“救命藥”等“神丹妙藥”,而所謂“神丹妙藥”實際并無治療效果,僅為普通保健食品。不僅騙取了老年人錢財,更耽誤了治療時間。
防范以“高科技”旗號兜售“低質”產品。一些經營者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和長壽心理,打著“高科技”的旗號,謊稱普通產品具有保健等功能誘導老年人購買,如在日常生活用品中使用“量子”等新型科技概念騙取老年人錢財。
此外,寧波市消保委提醒中老年消費者,平時應多學習一些保健相關知識和消費維權知識,做到平衡膳食,保持良好心態和適量運動,切勿過分依賴保健食品;遇到問題多聽聽子女的意見看法,如對所購的保健食品的質量安全方面存有疑問,可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或者消保委反映,進行投訴舉報。
責任編輯:李佳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