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植木理惠
遠大志向無用論
樹立目標是想衝培育幹勁的第一步,不管教育的為何對象是大人或小孩,都要先揭示目標,沒幹目標才會有躍躍欲試的勁把勁欲望。打個比方,又大又遠我們很難在毫無標識的只會自己大海盲目游泳。
然而,拉低目標設定不恰當反而會拉低幹勁。想衝各位設定的為何目標,是沒幹目標否真能打動人心?什麼叫拉低幹勁的目標呢?就是直接設定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我就看過某些補習班或企業(yè),勁把勁提出一些很不切實際的又大又遠目標。例如:要求小孩超越天才,只會自己達到世界一流的拉低水準;或是要求員工開創(chuàng)全球化企業(yè),造就百億營業(yè)額;也有老闆要求主管徹底檢討公司營運系統(tǒng)。想衝
如何讓人覺得目標可行?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
心理學是把「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分開思考的。這兩者必須兼顧,人心才會產生「期待」。
所謂的長期目標,就是前面提到的遠大志向。好比以偉人為目標、打造全球化企業(yè)、考上名門學校、大幅增進業(yè)績等等,就像在遠方豎立一道旗幟,差不多跟要求老鼠按八次按鈕一樣困難。
短期目標則是指當下該如何行動,最終才能達成遠大的目標。例如,當天應該先做什麼,一個禮拜要完成多少進度等等。
階段思考
一場全馬是42.195公里,選手都要朝著遙遠的終點邁進。但他們會依照教練的指示或自身經驗,先規(guī)劃出一個跑法。例如:要在幾分幾秒內,跑到某一個定點,或是在折返處保留多少體力等等。

換句話說,選手腦中有許多短期目標。當一個選手眼前有其他跑者,就會產生超越對方的衝勁。反之,前方沒有其他跑者,選手跑起來就會覺得很累。以前方的對手為短期目標,選手跑起來特別有勁。
其實努力工作的上班族、苦讀的學生、減肥的胖子、對抗病魔的患者,都能用這樣的觀念逐步達成目標。追求遙遠的願景時,需要先設立「當下的目標」。而且我們得確定,做好當下的目標最終就能達成願景,這種確信對每個人都是必要的。
只設立長期目標,「期待」自然不會高到哪裡去。例如:一下子就要求小孩考100分,一下子就要求胖子變成模特兒體型,這都不切實際。曾經有出版社找我寫書,完全交給我自由發(fā)揮。可是我只獲得一個長期目標,中途就快寫不下去了。我得瞭解具體的短期目標,好比多久要完成多少篇幅等等,這樣才能保持我個人的「期待」。
長期目標要搭配短期目標提出來,才不會增加對方的壓力。給了一個長期目標後,還要設定相關的短期目標,當事人才有辦法維持幹勁。
這就好比想償還龐大的欠款時,如果沒有一個實際的分期償還金額,債務人肯定會放棄還款出國深造。
書籍介紹
《想衝,為何沒幹勁:用心理學終結慣性倦怠,找回潛藏心中源源不絕的內在驅動力》,采實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shù)捐贈聯(lián)合勸募。
作者:植木理惠
譯者:葉廷昭
你是否經常產生慣性倦怠?明明有心做好一件事,卻又欲振乏力,內心焦急不已。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每隔一陣子就提不起興致,打不起精神。
此時,大多數(shù)的人(也許包括你)都會這麼做:吃頓大餐犒賞自己、找朋友訴苦轉換心情、大睡一場恢復電力,被動的等待倦怠的情緒過去,再不行就換工作、換環(huán)境。
然而我們清楚知道這些方法越來越沒用,倦怠發(fā)作的時間越來越短……若情緒低落的狀態(tài)持續(xù)太久,會讓人逐漸失去對工作與生活的動力,影響身心健康。
心理師植木理惠說:提不起勁做事,絕不是你的問題!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