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籌建內容的私立設備重要一步,醫療設備采購可能是醫療醫療任何私立醫療在初期除裝修以外成本最高的一大塊內容。在采購過程中,籌建采購少掉到坑里就意味著節約了時間和金錢。警惕今天,私立設備筆者總結幾個在籌建過程中最容易掉落和忽視的醫療醫療坑。歡迎大家繼續補充。籌建采購
01、警惕籌建和運營脫節
對于大部私立醫療籌建時期,私立設備可能是醫療醫療資金最充裕的時期。不信,籌建采購你可以調研下已經在投入運營中的警惕醫療項目。這些項目在當初新建時期,私立設備整體員工的醫療醫療薪酬絕對是整個項目中最高的。當然,籌建采購這可能和剛融到資花錢有底氣,或者項目初期難以招募到人才等相關。因此,行業內也有一種怪現象,做初期籌建的人很難持續到后期運營后。這也導致,初期所有采購醫療設備的預算定位可能和實際運營定位脫節,導致成本經常在設備折舊期內都無法收回成本。
初期定位:私立高端醫療機構。
目標人群:商業保險直付客戶以及家庭年收入100萬以上中產家庭。
收費價格:參考CPT Coding。
由于以上三條,因此設備配置都是往國際進口品牌方向走。既然是高端,那么設備必須是同級別里面響當當最好的。比如眼科選蔡司、大型設備選GPS等等。在預算環節只是充分想著如何貼近“高端”兩個字,并沒有充分考慮到設備折舊、維修保養和未來實際運營客戶獲客問題。結果在開業后由于“殘酷的現實”,導致大部分設備閑置。初期籌建團隊人員薪資過高大部分被請出公司。后期運營團隊認為初期定價是導致客戶稀缺的原因,因此價格屢屢下調,之后進入醫保以獲取更多客戶。定位從高端變為了接受醫保的普世醫療。同時,在運營環節還發現了籌建中很多設備布置不合理的地方,導致運營和就診流程體驗感差。以上總總都是籌建和運營脫節所帶來的結果,任何私立醫療在籌建期就需要把籌建團隊和運營環節緊密聯系起來,哪怕運營后期是專業的團隊,那么團隊的核心人員也必須介入籌建。可能感覺是多花了幾個月工資,但其實會給后期運營帶來無法估量的方便,是變相省錢和省時間。
02、盲目聽從專家
采購醫療設備,一定需要聽從多家公立醫院使用醫生的感受。畢竟公立醫院的量足以讓我們知道一個設備使用的好壞,包括售后的響應時間,這些都是在初期聽取專家意見時候需要考慮的。但這不意味著,盲目聽從專家。何謂盲目?就是無原則地聽信專家的選擇。在大多數公立醫院,大部分醫療器械或者設備產商提供的配置基本能夠滿足專家的需求,畢竟預算在那邊。我們醫生們都喜歡用最好的設備,最好的儀器,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在私立醫療,拿著投資人的錢在干活時候,必須考慮到 “成本”兩個字。不選最貴的,只選對的和最適合門診場景的醫療設備是初期在購買設備之前需要好好和專家進行溝通的。在這個期間,或許也會有更多的國產優質品牌會突然涌現,無論從成本、售前、售后以及培訓環節都可能會帶給你不一樣的驚喜。專家話也要聽,但是需要反復討論和研討,畢竟讓專家們可能不是你的投資人,不對成本負責。通常我的開場白是:XX教授,如果您有100萬預算,需要購買XX設備,您會做如何選擇?讓專家有個預算的緊箍咒,也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03、采購缺少成本掛鉤的KPI
拋開成熟連鎖機構不談,大部分首次籌建單體醫療機構的企業通常沒有完整的KPI考核。對于采購來說,其實必須要把成本控制編入KPI中。筆者見過太多,一波又一波專業采購,通過一個個項目跳槽,達到發家致富。筆者也經歷過同一個設備在不同供應商之間詢價相差5倍,卻采購選擇最貴的那種,結果在筆者發現時候此采購離職了,對此只能呵呵。采購,往往是在醫療機構中跳槽最頻繁的崗位之一。因此,機構需要謹慎吸納那些頻繁跳槽的采購,并且建議直接把采購和采購成本控制掛鉤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體。只有大家把老板的錢當成自己錢的時候,才能做到每一分錢仔細花。從買什么、有多少預算、買多貴、買什么檔次、聽專家意見等等,每個環節其實專業采購都應該參與其中,才能最終才有whole picture去提出專業意見。
作者:周璐靖
來源: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