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3月相比,多項15日披露的指標增速中國多個4月份經濟指標的增速出現回落。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回落1.1個百分點、回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0.3個百分點、穩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回落0.2個百分點,長態再加上稍早時候披露的多項制造業PMI數據也有所回落,這一系列的指標增速中國數據變化是否意味著在一季度迎來開門紅后,中國穩增長的回落態勢出現了大的變化?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邢志宏15日明確表示,無論是穩增從變動的幅度,還是長態從變動的原因來看,這都不屬于一個趨勢性的多項變化,這是指標增速中國在合理范圍內、預期范圍內的回落一種小的波動。可以說,穩增國民經濟當中主要經濟指標穩定增長的長態態勢沒有改變。
看數據:季節性因素影響 累計數據穩定 內部多有亮點
觀察經濟數據,季節性因素需要作為一個重要的因素來考量。
4月份中國經濟數據的“季節性”因素就是五一小長假的影響。邢志宏表示,4月份,中國部分經濟指標的當月增速有所回落,主要是受到了今年五一小長假提前、工作日同比減少一天的影響。
他表示,如果我們把4月份這些指標的增長情況跟1-2月份和去年各月的情況做一個比較,就能夠發現相關指標的表現并不弱。
以工業為例,4月份工業增長6.5%,增速比3月份回落了1.1個百分點,但是比1-2月份加快了0.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5個百分點。在2015年以來各月增速當中,6.5%的增速屬于較高的水平。
那么季節性因素對月度數據的干擾是否會扭轉數據變化的趨勢?
累計數據顯示,這種情況并沒有發生。1-4月份相關指標的累計增速基本上都延續了一季度以來的增長態勢。
其中,1-4月份工業累計增速達到了6.7%,僅僅比一季度微幅回落了0.1個百分點,可以說基本是持平的。另一方面,盡管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比3月份回落了0.2個百分點,但是累計的1-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增速是10.2%,還比一季度提高了0.2個百分點。
讓官方作出樂觀判斷的還有工業、消費和投資數據內部顯現的諸多亮點。
工業增速正常回調現三大亮點,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江源分析說:
一是超過七成的產品產量實現同比增長。1-4月份,統計的596種產品中,有456種產量實現同比增長,增長面為76.5%。
二是傳統產業延續恢復性增長態勢。其中,載貨汽車、民用船舶以及采礦、冶金、建筑、建材等專用設備制造等繼續呈恢復性增長;煤炭、鋼鐵、水泥等能源原料行業生產較上月有所回升。
三是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支撐作用明顯。1-4月份,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同比分別增長13.1%和11.5%,增速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6.4和4.8個百分點。
基礎設施補短板效應增強,制造業結構優化,國家統計局投資司首席統計師王寶濱分析說:
1-4月份,基礎設施在短板領域的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強。分行業看,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增長50.4%;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28.4%;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24.6%;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16.1%。
同期,制造業投資行業內部結構持續改善。
1-4月份,高技術制造業投資6595億元,同比增長22.6%,增速比全部制造業投資高17.7個百分點,比全部投資高13.7個百分點;占全部制造業投資的比重為14.5%,比去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
消費品市場快速增長:餐飲、旅游、居住均超兩位數,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高級統計師藺濤分析說:
今年“五一”小長假,游客人數和花費均創歷史新高,根據國家旅游局測算,“五一”期間,我國共接待游客1.34億人次,同比增長14.4%,實現旅游總收入791億元人民幣,增長16.2%。
餐飲消費平穩較快增長,4月份,餐飲收入增長11.1%,增速與上月基本持平,高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0.4個百分點。
居住類商品增速保持在10%以上。4月份,限額以上單位家電類和建筑及裝潢類分別增長10.2%和13.4%;家具類增長13.9%,比上月略有加快。
看周邊:就業穩 物價穩 匯率穩
面對多個經濟數據增速的下行,官方之所以作出“穩”的主基調沒有變化,除了15日披露數據本身所傳遞的信息,也和“周邊”各項數據的表現有關。
——就業穩。
作為判斷中國經濟“底線”的重要指標,就業近期一直表現搶眼。
邢志宏透露,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和31個大城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都比3月末有所下降,特別是31個大城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從去年9月份以來基本上都穩定在5%以下。1-4月份全國新增城鎮就業人員達到了465萬人,同比多增了22萬人。
——物價穩。
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了1.2%,漲幅比3月份提高了0.3個百分點。1-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增長1.4%,繼續保持了平穩態勢。
——國際收支穩。
近段時間,人民幣匯率貶值的預期已經得到有效管控。
4月份外貿順差繼續增加,進出口相抵,整個外貿順差是2623億元,同比擴大了0.6%。4月末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是1:6.89,人民幣匯率比上個月上升了0.09%。外匯儲備連續三個月上升,4月份達到了30295億美元。
邢志宏強調,經濟增長、物價水平、就業狀況、國際收支,這是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的四大重要指標,從4月份這四大重要指標的表現來看,可以說中國經濟繼續穩定運行在合理區間,穩的主基調沒有變。
看預期:中國經濟發展積極因素不斷累積
作為研判中國經濟最為重要的先行指標之一,4月份,中國制造業PMI為51.2%,盡管有小幅回落,但仍高于去年同期1.1個百分點,并連續9個月保持在擴張區間。
制造業PMI的多個分項數據也顯示出人們對于中國經濟保持著向好的預期。
一是供需兩端繼續保持擴張。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的顯現,制造業生產和市場需求持續增長,4月份,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為53.8%和52.3%,分別比去年同期上升1.6和1.3個百分點。
二是裝備制造業穩中有升。當月,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拉動相關行業和產品需求的不斷增加,裝備制造業PMI為52.1%,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其中,專用設備制造業PMI為55.1%,比上月上升4.5個百分點。
三是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積極推進,制造業繼續向中高端邁進。高技術制造業加快發展,對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不斷增強,高技術制造業PMI為53.4%,高于制造業總體2.2個百分點,自2016年10月以來持續保持在53.0%以上的較高水平。
四是消費品制造業保持穩定增長。隨著消費環境的逐步改善,社會消費升級步伐加快,今年以來,消費品制造業總體上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消費品制造業PMI為52.2%,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高于去年同期1.7個百分點。
五是小型企業經營狀況有明顯改善。小型企業PMI為50.0%,連續兩個月上升,高于上月1.4個百分點,升至臨界點,為近兩年來的高點。調查結果顯示,小企業的經營環境不斷改善,反映勞動力成本上漲的企業比重為41.2%,環比回落3.7個百分點,為今年最低,成本上漲壓力有所緩解。
看活力:供給側結構改革推進 微觀活力提升
中國經濟的活力體現在,“三去一降一補”扎實推進,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
——去產能方面,截止到目前,鋼材的去產能已經完成了3170萬噸,煤炭去產能完成了6897萬噸,完成進度分別達到了63.4%和46%。
——去庫存方面,4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了7.2%,降幅比3月末擴大了0.8個百分點,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同比下降了16.2%,降幅比3月末又擴大了1.2個百分點。
——去杠桿方面,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是56.2%,同比下降了0.7個百分點。
——降成本方面,1-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5.25元,同比下降了0.15元。
——補短板方面,1-4月份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的投資同比增長了50.4%,公共設施管理業的投資同比增長28.4%,水利管理、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投資分別增長了16.1%和16.7%。
中國經濟的活力體現在微觀主體的活力普遍增強。
邢志宏透露,一季度規模以下小微工業企業調查表明,小微工業企業產品的訂單在持續增加,去產能、去庫存的效果十分顯著。目前小微工業企業反映資金正常或者充裕的比例已經達到了70%以上,這是2012年以來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小微工業企業的景氣達到了近兩年來的一個高點。
同時,從企業效益情況來看,一季度在整體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快速增長的同時,私營企業實現的利潤總額也同比增長了15.9%,而且這個增長的幅度比1-2月份還加快了一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出近10個百分點。
制造業PMI4月份的調查顯示,盡管大中型企業的PMI比3月份略有回落,但是小型企業的PMI比上個月提高了1.4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上升,也是達到了近兩年來的一個高點,達到了50%的臨界值。這就說明當前經濟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態勢有著更加廣泛、深入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