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國家產業競爭力分析》發布會今日在北京召開。該報告指出,智庫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報告經濟發展水平有所差異,但都面臨著共同繁榮發展的發展任務,面臨著收入邁向新水平、沿線產業邁向新高度的各國公約挑戰。為實現這一共同目標,一帶一路應對共同挑戰,智庫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應以創新為根本,報告共議創新發展藍圖,發展協同推進創新戰略。沿線
報告認為,各國公約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一帶一路發展歷程看,一些國家已邁入中等收入國家之列,智庫最但一直沒有邁過高收入國家的報告門檻,進而從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一帶一路”沿線的多數國家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報告稱,自發布“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經濟與貿易聯系出現了可喜變化。2016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62517億元,比上年增長0.5%,其中,出口增長0.5%,進口增長0.4%;同期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145億美元。如何把這一良好的態勢轉化成持久的優勢,使“一帶一路”倡議成為一個新的全球化時代到來的起點和重要推動力量?把握準“一帶一路”國家的經濟發展需要,在充分了解“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發展所面臨的主要挑戰的基礎上,有效地推進合作共贏,無疑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
該報告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產業競爭力進行了系統分析,并提出相應建議。比如,對南亞地區,我國可將投資重點放在農業現代化、能源、電信、公路鐵路、隧道建設等基礎設施領域,由此可大大拓展與南亞諸國的合作空間;我國與東南亞各國貿易拓展潛力巨大,應利用一帶一路進一步提高與東南亞國家的貿易規模,以及開展更深層次的產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