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今年53歲,昭通印象從1994年5月到現在在文屏街道工作。代丨在這29年間,張黎之美他勤奮好學,履職甘于奉獻,奉獻認真履行工作職責,書寫注重個人能力培養,勤勞積極向上,昭通印象服務群眾。代丨

服務人民的張黎之美“勤務員”
在張黎曾擔任安閣村工作組組長期間,他總是履職以高度負責的責任心、一碗水端平的奉獻公正心、換位思考的書寫同情心和把小事當作大事來辦的事業心解決群眾的需求,事事關心,勤勞件件落實。昭通印象恢復重建期間,他帶著村“兩委”干部抓具體,抓落實,及時解決群眾困難,全力保障群眾居住在安全的房屋里。他總是懷揣一顆熱忱且善良的心對待群眾。腿腳不便的耄耋老人辦完事后他以“順便”的名義送老人回家,他多此拜訪家庭遭遇變故的百姓,并噓寒問暖。拉家常、問冷暖,聽民生,解民意,就這樣,安閣的百姓記住了張黎。“老百姓的事再小也要當回事,我們看上去的事是小事,但在百姓那是大事。”張黎說,為群眾辦事,再苦再累也值得,問題解決后群眾臉上露出的笑容是很多東西都換不來的。
矛盾糾紛的“調節器”
2019年,工作調整后,張黎擔任了文屏街道社會事務辦主任。在城市建設中,文屏街道存在許多歷史遺留問題,張黎默默履行“為民解難、為黨分憂”的職責使命,始終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去做事情,不論是什么樣的群眾他都耐心傾聽訴求,記下基本情況、心理需求、核心利益、矛盾成因等內容,一項一項梳理回應。屬政策咨詢的,耐心細致地為上訪群眾解讀政策;屬正當利益訴求表達的,主動與相關分管領導溝通協調;纏訪鬧訪的,積極穩定情緒,旗幟鮮明地講道理、駁歪理,引導其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解決利益矛盾,讓群眾說話,給群眾溫暖。
工作推動的“排頭兵”
白泥溝入城口提升改造是“美麗縣城”創建的重要項目之一。為保證該工程有序推進實施,在改造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張黎以舍我其誰的使命感、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責任感,用“不服輸、敢碰硬”的精神加入白泥溝征地拆遷工作中。面對少數群眾不理解的情況,他從思想上入手,多次上門拜訪,深入與群眾談心談話,積極引導群眾全面理解“舍”與“得”的關系,與群眾算好“政治賬”“經濟賬”和“發展賬”,通過傾心聆聽和耐心解釋,終于獲得群眾對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使改造工作得以順利推進。
來源:微魯甸
校對:胡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