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書記表示,常委很高興能有這次親近校園、王榮為校親近老師、兼職教授親近學生的并為報告機會,重新找回做老師的校師感覺。他說,專題現在國家發展正處在非常關鍵時期,省委蘇州市委書記受聘生城市的發展更寄希望于大學以及大學所培養的人才,因此他覺得很有必要將蘇州市委的所思所想與蘇大師生做一個交流和溝通,形成更強的合力推動蘇州新型發展,而這對蘇大的發展也很重要。
報告會中,王榮書記回顧了蘇州2500多年的歷史,從而以史為鑒,將蘇州的整體優勢定位在文化、歷史方面。在東西方的對比中,他指出工業化起步慢是制約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以來,蘇州的經濟也得到了持續且較快的增長,運行質量持續提升,具體表現為:蘇州的工業總產值、GDP、財政收入和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得到了較快的增長。在提到如何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措施時,王榮書記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自己給自己打工,從而較為有效地增加可支配收入。
現在蘇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已經初顯成效。王榮書記告訴大家,從目前的經濟運行情況和時序進度看,今年我市有望完成省制定的4大類18項25個全面建設小康指標任務,為“十五”劃上圓滿的句號。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他也清醒而睿智地指出,在“平均數”的外衣掩蓋下,也存在著極大的不平衡,平均水平達到小康,并不代表大多數人都達到了小康的生活水平。因此,小康只是一個歷史的模糊的相對概念,它是督促我們不斷向前發展的一個動力,而具體什么時候進入這個階段,有沒有達到指標要求是次要的。在這樣清醒認識的基礎上,王榮書記認為在蘇州目前的發展階段,我們需要對癥下藥,更好地加快富民之路。
對此,王榮書記由衷地感嘆:“改革開放以來,蘇州經濟社會發展已經取得的成績是與蘇州大學的支持和幫助分不開的。長期以來蘇州大學為蘇州的現代化建設培養、輸送了大量優秀的人才,與蘇州各地個部門建立了良好的產學經關系,對蘇州各項事業的發展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借此機會,向蘇州大學的全體教職員工表示衷心的感謝!”
他說,教育事業要促進經濟發展,更要促進文明的進步,從而有利于社會前進。現在中國進入了以人才為主的階段,大學生要適應社會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否則就會無法面對競爭,無法在社會中生存。“科學的發展觀”就是要加強發展的意識,不斷提高促進科學發展的能力。
最后,王榮書記自豪地說:“我是蘇大人,我佩帶著蘇州大學的校徽。”話音剛落,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