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精前期聲紋采集——科學布點,讓智專人值守。監測根據工作方案及前期試點監測經驗,在線南京監測中心現場監測科發揮技術專長,組織召開技術研討會,研究制定聲紋采集及類型識別方案。重點聚焦兩個“覆蓋”:一是時間上覆蓋春夏秋冬四季,保證自然聲紋季節多樣化;二是空間上覆蓋不同功能類型,充分結合南京市各區域特點。方案最終確定以1類聲環境功能區、人口居住集中區為主,在全市共設置5個監測點位,保證地域差異性的同時,兼顧自然聲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確保采集聲音的代表性。
監測人員選用高信噪比先進設備以確保錄音樣本的高質量,以鳥叫聲和蟲鳴聲采集為重點,輪番值守容易受人為干擾的采集點位。同時使用超限錄音、間隔錄音等方法捕捉不同時間、空間、種類的鳥叫聲和蟲鳴聲,及時研判噪聲值差異,全力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嚴控后期數據篩選——及時高效,確保質量。監測人員主動發揚蘇環鐵軍精神,認真研究學習各種專用音頻軟件,在完成聲紋采集工作后,及時組織從采集的數據中逐條、逐幀篩選出高信噪比、特色鮮明、時間合適的聲音,為建立標準自然聲數據庫鎖定重要數據信息。數據篩選過程中,監測人員堅持嚴格把控聲紋數據質量,不惜加班加點分批處理原始錄音文件。對于采集的原始錄音音量偏小的聲紋逐條回放審核,剔除空白錄音及背景噪聲較大的無效錄音,確保錄音與聲監測數據精準對應。監測人員日夜攻堅、通力協作,以較短的時間,從近萬份錄音條中準確地篩選出符合條件的1000條數據,為建立聲紋數據庫夯實了基礎。
惟實勵新,勵精致遠。下一步,江蘇省南京環境監測中心將不斷增強智能化監測技術優勢,將聲紋識別工作列入常態化工作清單,通過主動對接聲環境監測溯源需求,結合城市自然聲聲紋數據采集技術方法,建立質量可靠的自然聲信息數據庫,為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中自然聲智能識別及科學評價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推動區域噪聲監測智能識別能力穩步“在線”進階,努力為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貢獻監測力量!

關注本網官方微信 隨時閱讀專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