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年國世界經濟形勢總體嚴峻復雜,油氣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慢。行業供需將趨于寬松,穩中國際油價總體低于2011年水平。求進
我國油氣行業該如何前行?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2月9日發布的年國《2011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對行業的油氣科學分析,給我們的行業啟示是:穩中求進。
天然氣勘探力度加大非常規資源是穩中重點
報告分析預測,2012年,求進我國原油產量將在2-2.2億噸左右。年國其中,油氣陸上石油產量仍將占90%左右,行業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進一步加大,穩中非常規油氣資源將成為勘探開發重點。求進
2012年,我國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會進一步加大,產量將在1100億方。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天然氣市場研究專家段兆芳說,2012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將超過1500億方,進口量將達450億方,對外依存度將達30%,將超過伊朗成為世界第三大消費國。
報告稱,非常規油氣資源將會成為各大石油公司發展的重點。比如,非常規油氣產量將在中石油天然氣增長中擔當重任,2015年四川頁巖氣實現年產10億方規模開發。“十二五”末將形成年產煤層氣20億方的商品產量,并奠定40億方生產基礎。頁巖氣開發占據中石化非常規發展戰略的重要位置,計劃在3年內投入5.9億元,作為打造上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石油地質儲量以每年約5億噸的速度增長,但品位較差,開發難度大,能有效轉化為可采儲量的數量有限,導致我國石油產量未來增長空間有限,需要進一步加大開發技術攻關力度,提高石油采收率,為我國未來能源供應提供有力保障。
煉油能力繼續增強多元化市場競爭加劇
報告預測,2012年,我國煉油能力將繼續增長,將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3820萬噸/年,總能力將達5.78億噸/年,同比增長7.1%,煉油布局將進一步優化,同時將形成多元化市場競爭格局。
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我國三大石油公司約有15個新建及改擴建的千萬噸級煉廠項目在推進中,煉廠平均規模、產業集中度、集約化程度都將進一步提升。同時,陜西延長石油及山東地方煉廠等也將通過提高原料深加工和綜合利用能力,提升煉化能力。
未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深入,來自煉油能力過剩或發展出口導向型煉油工業的周邊國家及地區的油品進口量將增加。一些發達國家和資源國家對我國的煉油投資也會繼續增加,我國煉油多元化市場競爭將會進一步加劇。
為此,報告指出,為促進煉油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應對煉油工業整體規模進行有效控制,把好新建煉油項目關。形成以長三角、泛珠三角、環渤海灣的“兩洲一灣”為主的煉油布局,適度布置中西部核心區,完善沿邊地區布局,建成若干個2000萬噸/年的大型煉化基地,盡量少布新點,把握投資節奏,穩步發展。
石油對外依存度繼續提高成品油增速前低后高
報告稱,今年我國石油需求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預計全年石油需求量近5億噸,石油進口量將在2.8億噸左右,石油對外依存度將繼續攀升,預計將達57 %。成品油增速將呈現前低后高趨勢。
2012年我國經濟穩中求進,石油需求同比增長將在5%左右,但增速低于近十年平均水平,進口量依然會繼續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分析指出,自2006年到2010年,美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明顯下降,在時隔62年的2011年,美國重新成為成品油出口國。美國經驗證明,對外依存度高的石油消費大國完全可以在技術進步的強力支撐下,轉變能源發展方式,有效提高石油獨立性。
報告預計,今年成品油需求量將在2.78億噸,總體供需平衡,增速前低后高。汽油供大于需,柴油供需基本平衡。階段性的局部柴油供應緊張仍可能出現。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市場研究所副所長戴家權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國際油價高企時,一味提高價格是不可行的,也不能過度壓縮企業利潤,應對價格做結構性調整,實行差別化政策。比如,對汽油可實行提高稅費水平,引導合理消費、鼓勵節能環保,同時增加稅收總額、擴大調節空間。一方面與國家油價緊密聯動,一方面體現國內供需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