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中國冀東大地春意漸濃。石油實雖然冀東油田曹妃甸新城地熱供暖項目第7個供暖季和山東武城清潔供暖項目第4個供暖季已進入收官階段,報冀但是東油項目團隊堅持嚴格值守,密切監測,田開及時調節各項供暖參數,發利確保穩定供暖。用地源紀
冀東油田作為我國華北地區的熱資能源企業之一,在國家“雙碳”戰略的中國指引下,積極響應綠色發展號召,石油實大力推進地熱供暖項目。報冀7年來,東油該公司勘查足跡遍布全國,田開以冀東速度、發利冀東溫暖、用地源紀冀東質量擦亮“冀東地熱”品牌,展現了企業踐行社會責任和綠色轉型發展的創新力與執行力。
創新技術體系 拓展供暖版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來,冀東油田面對地熱開發水體回灌、管件腐蝕等技術挑戰,舉全油田之力開展攻關,大力傳承“試驗田”精神,將科技基因嵌入地熱開發攻關中。
經過多年的探索攻關,冀東油田創新形成了以砂巖儲層無壓回灌技術為核心的地熱能開發利用6大類18項關鍵技術,涵蓋地熱資源評價、勘探、開發、生產、管理、后評價等全鏈條技術體系,突破性地實現地熱開發“取熱不耗水、百分百無壓回灌”。持續加強地熱基礎研究,在砂巖、碳酸鹽巖及干熱巖等多領域、多類型熱儲的生熱機理、分布規律以及優勢儲層研究。強化技術儲備,制定發布了中國石油首個地熱評價標準,建立了“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地熱資源定量評價”和“多場耦合約束下的集群式開發”2套技術體系,領跑全國地熱市場。
2024年以來,冀東油田持續加大技術創新與資源整合力度,憑借成熟經驗拓展新區域,讓綠色供暖的版圖不斷擴大,溫暖更多用戶。在國內最大單體中深層地熱供暖項目上,冀東油田持續加大開發面積,新增80萬平方米,總供暖面積達827萬平方米。成功拓展山東省東營市義和鎮、冠縣等地區的地熱供暖業務。與河南開封產城融合示范區簽訂全域地熱供暖特許經營協議,擴大供熱(冷)特許經營權區域面積、規劃供熱(冷)面積。重點攻關山西運城地熱供暖項目,先導試驗效果超過預期。
深挖優勢資源 打造地熱品牌
面對能源轉型的壓力,冀東油田將大力發展新能源作為強企舉措,統籌推進油氣和新能源融合發展,致力于建設新能源標桿企業。
冀東油田地處太平洋地熱異常帶,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熱資源。面對豐厚的自然資源“寶庫”,如何有效開發、合理利用,成為冀東油田全體干部員工的追求。他們致力于探索地熱資源的高效應用技術,旨在通過技術創新,為社會提供更加環保、經濟的供暖方式。
“我們當時就是憑著一股勁,非要干出個樣子給大家看看。”曹妃甸新城地熱供暖項目組成員回憶時說。
在持續的實踐和積累中,冀東油田人總結出一套貼合冀東地熱發展實際的經驗,逐漸打開了全國的地熱市場。從國內最大單體中深層地熱集中供暖項目——曹妃甸新城地熱供暖項目,到中國石油首個域外清潔能源供暖項目——山東省武城縣地熱供暖項目,冀東油田以京津冀地熱供暖示范基地為依托,先后與全國8省16市開展業務對接,努力實現“建成一個項目、打造一個示范、開拓一片區域”,持續打造“冀東地熱”品牌。
拓展多能互補 推進“零碳”建設
曹妃甸新城地熱供暖項目的高標準建設,是冀東油田新能源開發利用的一大亮點。這個項目實現了對環境的有效保護和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追求,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和認可。2024年供暖季期間,冀東油田新能源事業部多次收到小區住戶和社區送來的感謝信和錦旗。
在快速拓展新能源業務的征程上,冀東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采油工藝研究院和勘察設計與信息化研究院給予了全方位支持。2024年,“三院”完成前期地熱勘查17項、地熱資源評價與開發方案設計8項、鉆井地質設計26口井,完成渤海灣盆地等多個構造的地熱地質前期勘查工作。
2025年,冀東油田按照“全國—盆地—地區—城市”四級評價體系,持續開展區域地質研究、全國資源評價,優選有利地區。切實加強企地合作,積極構建多種合作模式,科學合規開發市場,打造示范引領項目,助力“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
揚鞭策馬,疾步向前。從油田首個配套儲能項目10千瓦/20千瓦時儲能電站建成投運,到集團公司首臺低風速小型風機建設完成,再到中國石油最大水面光伏發電項目實現并網發電,冀東油田積極研究發展新質生產力,探索生物質燃氣、天然氣調峰發電、海上風電等新業態,拓展新能源領域發展道路,實現多能互補目標,加速推進“零碳油氣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