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米手機遇瓶頸 加速多元化“騎虎難下”
小米推出無人機等新品,騎虎難下目前已涉十多個產品領域;IDC稱小米全球出貨量跌出前五
“專注、小米極致、手機口碑、遭遇快”曾是瓶頸小米創始人雷軍口中成功的七字真言。不過隨著小米手機增速放緩,加速“專注、多元極致”似乎正被“廣泛撒網”取代。騎虎難下
5月25日晚,小米發布無人機。據不完全統計,除了手機產品外,小米已經把產品線擴展到了空調、電視、平衡車、電飯煲、凈化器、凈水器等等十幾個領域。在這背后,作為拳頭產品的小米手機在發展上遇到了瓶頸,產業鏈問題重重,導致營收增長緩慢,小米正在尋找新的商業模式。
小米多布局“騎虎難下”
5月25日晚,雷軍披掛上陣,直播發布小米無人機。加之本月在美國召開的谷歌大會上,小米帶著小米盒子亮相并在美國發售。有外界評論認為,小米不再專注于主業,餅已經越攤越大。
據不完全統計,除了手機產品外,小米已經把產品線擴展到了空調、電視、機頂盒、路由器、移動電源、耳機、手環、平衡車、平板、電飯煲、凈化器、凈水器等領域。業界還有消息說小米正計劃推出筆記本和單反產品。此前的小米汽車則被雷軍澄清是傳言。
一位手機業內觀察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小米做無人機,做得好壞、是否盈利是后話,小米發展到700億營收的規模,擴展是一定的,肯定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從互聯網發展趨勢而言,小米對手機等多個入口的布局也是騎虎難下。
高配低價的手機有了競爭對手。業內觀察者認為,樂視手機這匹闖入者也給小米帶來不小壓力,搶盡風頭,尤其是友商大打的硬件免費牌,著實讓中低端定位的小米感受到不小壓力。
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營銷專家委員洪仕斌認為,硬件免費并不能給小米帶來真正的威脅。硬件免費目前流于噱頭,與其說免費不如說找到其他商業模式來支撐硬件的低價。小米真正要解決的是能否找到多元商業模式。
小米手機市場占有率下降
鄭新(化名)之前是資深“米粉”,沒事喜歡換小米的開機畫面、桌面,花哨的MIUI系統抓住了她的少女心。2016年5月,鄭新想換手機了。看著其他手機品牌頻頻出新,續航能力、拍照等方面都有改善,而小米還在售半年前的機型,鄭新換手機時最終與小米擦肩而過。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不久前發布的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統計,聯想、小米跌出前五,被后來者OPPO、vivo取代。而據IDC統計,小米2015年最終出貨量為7100萬部。今年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也下滑了5%。
記者查閱Gartner、strategy analytics等機構的數據發現,小米在部分機構統計中仍位于前五,但市場占有率均比上一個季度有所下降。
小米創始人雷軍去年3月曾將2015年營收目標定位1000億元。外媒《財富》雜志給出一組數據,小米2015年營收達到780億元人民幣(約合125億美元),并未完成千億目標。小米營收較2014年的743億元人民幣僅增長了5%。
對于未完成千億目標這個說法,5月25日,小米公關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小米方面對此不予評論。
手機供應鏈難以跟上擴張
接近小米的人士透露,最近雷軍一直親自掛帥手機供應鏈管理。外界認為雷軍將全力解決供貨問題。
就在4月6日“米粉節”當天,黑色版小米5的備貨只有2000臺。小米官方解釋稱,“驍龍820”處理器供應不足,小米5仍然處于產能爬坡狀態。
業內人士分析稱,憑借中低端手機快速崛起的小米還主要依賴芯片第三方供應商,市場上可選擇的高水平芯片供應商只有高通、三星、聯發科等幾家。小米的供應商也頻頻更換,起家時與高通合作,目前小米試圖將芯片來源多元化。
一位從事手機芯片業務的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小米相對高端機型采取的是高通驍龍芯片,性價比較高。不過小米在芯片上的掣肘也最明顯,2015年小米為了驍龍芯片兩次推遲旗艦發布,錯失翻身機會。如今小米也在研發自己的芯片,但是比照華為已有成熟商用的海思芯片,小米芯片面世仍需時日。
不只芯片,整個供應鏈也問題重重。
“互聯網打法很難與供應鏈相適應,小米整個供應鏈都是短板,供應鏈上下游要匹配,每個環節就像依附于人體的細胞,需要長期磨合”,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營銷專家委員洪仕斌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供應鏈的問題不是僅靠錢能解決的,而需要手機廠商與供應鏈的信任、匹配、磨合。
在洪仕斌看來,小米發展到如今的體量,而一個手機可能有幾千個物料、零部件構成,都協調一致,保證供應,絕非易事。
雷軍曾公開解釋說,小米手機產能持續提升也并非易事。手機的核心元器件需要提前四個月訂貨,由于小米手機一直在快速增長,所以預測手機銷量是件難事。
玩轉線下渠道非一日之功
“小米到了如今體量,僅靠線上難以玩轉,線下渠道是所有面向C端消費者的消費電子必須要邁過的一道坎”,一位業內專家認為。
2003年小米電商搶購首批只有3000臺,小米遭到饑餓營銷的指責。不過,彼時小米方面負責人就解釋稱,“饑餓營銷”是個偽命題,這種說法出現的根源是因為小米的“供不應求現象”。
線上營銷方式一再被模仿、詬病,如今出貨量7000多萬臺的小米面臨手機紅海,不得不布局線下渠道。
“小米線下做得很弱”,洪仕斌認為,小米的快速成長過程中在線上做得風生水起,但線下渠道依然不能放任不管,中國還有不上網購物的龐大消費群體,線下仍有很大優勢。而擺在小米面前的難題在于,線下渠道的搭建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要一城一城、一縣一縣去建立,布點至關重要,只有形成密密麻麻的布點之后,才能發揮線下規模效應。
在這次IDC統計中,將小米擠出前五的OPPO和vivo都是線下渠道布局的大師,其線下門店從一線城市一直到深入縣鄉市場。
即便被視為榜樣的蘋果也沒有停止線下步伐。成立15年,2016年蘋果零售門店(Apple Store)總量已達479家,比2015年有所增加,Apple store單位面積創收甚至超過了珠寶店。
小米加速多元化布局
小米是互聯網五大巨頭TABLE中唯一一家沒有上市的,小米的發展離不開融資。而距離小米獲得上一輪融資已經是一年半以前。
從2010年前后獲得第一筆融資至今,小米經歷多輪融資,截至2014年12月,雷軍在微博宣布小米剛完成最新一輪融資,總融資額11億美元,公司估值450億美元,比最初的2.5億美元估值翻了180倍。
小米公司的估值2010年為2.5億美元,2011年10億美元,2012年40億美元,2013年100億美元,2014年450億美元。成倍上漲的估值背后,是資本市場對小米的信心,對小米創造的互聯網營銷模式的信心,不過現在,這種信心正在減弱。
據一些外媒報道,投資機構們已經考慮下調小米的估值,認為其450億美元的估值存在高估。
一位投資人告訴新京報記者,手機市場現在是紅海,目前已經不再投手機領域。外媒分析稱,小米增長放緩,在上一輪融資中的小米投資者,現在或許希望將資本投入到流動性更強的資產當中。此外,美元基金也從去年開始收緊。
與此同時,小米正在為多元化加快布局,觸角已經探入了十幾個產品領域。在借助空調、電視、平衡車、電飯煲、凈化器、凈水器等新品不斷吸引市場眼球的同時,小米能否得到投資人認可還是未知。有分析認為,真正能為小米貢獻現金流的業務并不多,新產品線需要更多的是投入,投資出去的錢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才有可能看到回報。來源: 新京報 記者劉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