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45伴隨著藍天白云和微風,探索記者走進魯甸縣水磨鎮,普法平安洋芋花開正盛,打造水稻茁壯生長……目之所及皆是和諧好風景。水磨鎮距離魯甸縣城56公里,水磨面積270.94平方公里45轄9村1社區,探索共170個村(居)民小組,普法平安屬高原貧瘠山區,打造加之是和諧漁洞水庫徑流保護區,工業受禁、水磨養殖業受限45經濟相對落后,探索地廣、普法平安人多、治安管理難度大。
為打造平安水磨、和諧水磨,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水磨鎮探索出“345”普法強基補短板工作思路,全面增強村民的法治意識。
建立“3”個數據庫,打通民情“直通車”。為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明確向誰普,誰來普,普什么,水磨建立普法對象數據庫,精準鎖定8類重點人員、矛盾糾紛人員等,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由點到面、全面覆蓋;建立普法隊伍數據庫,組建304人的普法隊伍,強化培訓、提升水平,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最終實現人人都是普法員;建立普法資料數據庫,線上收集整理各級媒體推送法治宣傳信息、法治小故事4000余條,線下領取和制作法治口袋書、平安水磨聯系卡等15015冊,內容豐富、角度新穎,通俗易懂、耳熟能詳,最終形成人人知法、人人用法的社會法治氛圍。
抓實“4”項措施,做好民意“直通車”。為全面提升普法質效,讓群眾對法律知識入心入腦。水磨鎮通過開展傳統普法、智慧普法、跟蹤普法、服務普法4種措施,全面增強群眾法治意識。結合“會會講故事、村村有氛圍”普法活動,開展傳統普法。通過群眾會、院壩會、刷固定標語、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用接地氣、沾土氣、聚人氣的方式,提升普法效果。結合“指尖普法”活動,開展智慧普法。通過微信等新媒體,在鎮、村、組工作群推送法治宣傳信息421條,特別是利用“網紅”資源,制作法治宣傳視頻2條,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法治意識。結合“四個專項行動”和法治“六進”活動,開展跟蹤普法。對重點人員開展“一對一”精準普法,覆蓋15000余人次,鎖定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點人員,確保普法針對性、精準性、有效性。結合“送法上門”活動,開展服務普法。對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送法上門1600余次,張貼“平安水磨聯系卡”10056余張,讓群眾養成平時學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的良好習慣。
實現“5”項指標下降,做優民心“直通車”。隨著普法宣傳的深入,今年以來,水磨鎮實現了命案下降100%、刑事案件立案數下降14.3%、治安案件受理數下降12.19% 、信訪案件下降16.6%、調解矛盾糾紛下降42.95%的“5”項指標下降,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已根植群眾內心。“打贏了坐牢,打輸了進醫院。”水磨鎮鐵廠社區的張興彥笑著說起這些通俗易懂的宣傳標語。青春年少的他也曾動不動就動粗,但現在遇到事尋找法律途徑解決成為了他的首選。“經常有村‘兩委’的工作人員來家里宣傳法律知識,再也不會用打架解決問題了。”張興彥說。
普法強基需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下一步,水磨鎮將緊盯“三下降一扭轉雙下降”目標,以更加豐富的載體、更加多樣的形式、更加明顯的效果全面推進普法強基補短板專項行動,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平安水磨、和諧水磨。
昭通日報記者:田朝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