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ASS工藝發展至今,工藝高氨已在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領域逐步得到應用。處理但是氮污,CASS工藝設計方法的水的設計研究卻發展緩慢,目前還處于經驗階段,脫氮研究如何改進CASS工藝設計方法,將其用于高氨氮污水的工藝高氨處理,充分發揮CASS工藝脫氮除磷效果好、處理耐沖擊負荷能力強、氮污防止污泥膨脹、水的設計建設費用低和管理方便等優點,脫氮對于促進CASS工藝的工藝高氨發展和改善水體環境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CASS工藝 高氨氮污水 脫氮 設計
CASS工藝發展至今,處理已在城市和工業廢水處理領域逐步得到應用。氮污但是水的設計,CASS工藝設計方法的脫氮研究卻發展緩慢,目前還處于經驗階段,究其原因有兩點:一是專業技術人員比較側重于主要設備(如潷水器)和自控系統的研究開發,而忽略了對CASS工藝設計方法的研究;二是CASS工藝乃至所有的間歇式活性污泥工藝的反應過程都比較復雜,其部分生物作用機理至今仍在研究之中。
高氨氮對于環境的危害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國內外目前對于應用CASS工藝處理高氨氮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處理效果也不理想,脫氮率較低。研究如何改進CASS工藝設計方法,將其用于高氨氮的處理,充分發揮CASS工藝脫氮除磷效果好、耐沖擊負荷能力強、防止污泥膨脹、建設費用低和管理方便等優點,對于促進CASS工藝的發展和改善水體環境具有現實意義。
1.現行的CASS工藝設計方法
1.1 活性污泥工藝設計計算方法
活性污泥工藝的設計計算方法有三種:污泥負荷法、泥齡法和數學模型法。三種方法各有其特點,分述如下:
1、污泥負荷法
污泥負荷法是目前國內外最流行的活性污泥設計方法,幾十年來,污泥負荷法設計了成千上萬座處理廠,充分說明其正確性和適用性。
污泥負荷法也有其弊端,主要表現為:一是污泥負荷法設計參數的選擇主要依靠設計者的經驗,這對于經驗較少的設計者來講相當困難;二是對脫氮要求未加考慮,影響了設計的精確性和可靠性。
2、泥齡法
泥齡法是經驗和理論相結合的設計計算方法,比污泥負荷法更加精確可靠;泥齡法可以根據泥齡的選擇,實現工藝的硝化和反硝化功能;同時,泥齡參數的選擇范圍比污泥負荷法窄,設計者選擇起來難度較小。
泥齡法的設計參數大多是根據國外試驗得出的,需結合我國的城市生活水質加以修正,這是其目前應用的困難所在。
3、數學模型法
1986年,原國際水污染與控制協會IAWPRC提出了活性污泥1號數學模型,其后十幾年里,隨著數學模型的完善,越來越多的活性污泥系統開始采用它進行工程設計和優化。
數學模型在理論上是比較完美的,但具體應用則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由于處理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模型中所包含的大量工藝參數需要根據具體的水質進行調整和確定,這需要大量的工程積累,即使簡化了的數學模型,應用也相當困難。到目前為止,數學模型在國外尚未成為普遍采用的設計方法,而在我國還停留在研究階段。
1.2 目前CASS工藝設計計算方法
CASS工藝屬于活性污泥法范疇,但由于其運行方式獨特,與傳統活性污泥法又有很大的差別。在同一周期內,池內的體積、污染物的濃度、DO和MLSS時刻都在發生變化,是一種非穩態的反應過程。
目前CASS工藝設計采用污泥負荷法,該方法不考慮反應池內基質濃度、MLSS和DO含量在時間上的變化,只考慮進出水有機物的濃度差,并忽略同一反應周期內沉淀、潷水和閑置階段的生物降解作用,采用與傳統活性污泥法基本相同的計算公式。
CASS工藝采用污泥負荷法進行設計時,除反應池容積計算與傳統活性污泥法不同,其它如反應池DO和剩余污泥排放量等計算方法與傳統活性污泥工藝相同,因此,本節著重介紹CASS工藝反應池容積的計算方法。
1.2.1 計算BOD-污泥負荷(Ns)
BOD-污泥負荷是CASS工藝的主要設計參數,其計算公式為:
(1)
式中: Ns——BOD-污泥負荷,kgBOD5/(kgMLSS·d),生活取0.05~0.1
kgBOD5/(kgMLSS·d),工業廢水需參考相關資料或通過試驗確定;
K2——有機基質降解速率常數,L/(mg·d);
Se——混合液中殘存的有機物濃度,mg/L;
η——有機質降解率,%;
ƒ——混合液中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與總懸浮固體濃度的比值,一般在生活中,ƒ=0.75。
(2)
式中: MLVSS——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mg/L;
MLSS——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g/L;
1.2.2 CASS池容積計算
CASS池容積采用BOD-污泥負荷進行計算,計算公式為:
(3)
式中:V——CASS池總有效容積,m3;
Q——日流量,m3/d;
Sa、Se——進水有機物濃度和混合液中殘存的有機物濃度,mg/L;
X——混合液污泥濃度(MLSS),mg/L;
Ns——BOD-污泥負荷,kgBOD5/(kgMLSS·d);
ƒ——混合液中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與總懸浮固體濃度的比值。
1.2.3 容積校核
CASS池的有效容積由變動容積和固定容積組成。變動容積(V1)指池內設計最高水位和潷水器排放最低水位之間的容積;固定容積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安全容積(V2),指潷水水位和泥面之間的容積,安全容積由防止潷水時污泥流失的最小安全距離決定;另一部分是污泥沉淀濃縮容積(V3),指沉淀時活性污泥最高泥面至池底之間的容積。
CASS池總的有效容積:
V=n1×(V1+V2+V3) (4)
式中:V——CASS池總有效容積,m3;
V1——變動容積,m3;
V2——安全容積,m3;
V3——污泥沉淀濃縮容積,m3;
n1——CASS池個數。
設池內最高液位為H(一般取3~5m),H由三個部分組成:
H=H1+H2+H3 (5)
式中:H1——池內設計最高水位和潷水器排放最低水位之間的高度,m;
H2——潷水水位和泥面之間的安全距離,一般取1.5~2.0m;
H3——潷水結束時泥面的高度,m;
其中:
(6)
式中: A——單個CASS池平面面積,m2;
n2——一日內循環周期數;
H3=H×X×SVI×10-3 (7)
式中:X——最高液位時混合液污泥濃度,mg/L;
污泥負荷法計算的結果,若不能滿足H2≥H-(H1+H3),則必須減少BOD-污泥負荷,增大CASS池的有效容積,直到條件滿足為止。
1.2.4 設計方法分析
從上述設計方法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現行的CASS工藝設計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設計方法簡單,設計參數單一,在傳統的以污泥負荷為主要設計參數的活性污泥設計法基礎上,采用容積進行校核,以保證潷水過程中的污泥不流失。
2、設計只針對主反應區容積,而生物選擇區容積則是按照主反應區容積的5%設計。
3、污泥負荷法設計重點針對有機物質的降解,對脫氮未加考慮,難以滿足排放對于氮的要求,故此方法具有片面性,難以滿足高氨氮處理后達標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