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6月10日,中國我國已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互聯網網絡交易資格的藥店藥何企業已上升至48家。醫藥行業是-網一個國家監管比較嚴格的行業,藥品質量、上售用藥安全關系到人們的破繭身體健康,所以藥品的中國流通監管顯得尤為重要。
而互聯網及電子商務的藥店藥何發展則打破了原有的流通渠道限制體系,藥品開始逐漸繞開傳統監管在互聯網上交易和流通。-網但同時,上售魚目混珠的破繭假藥及各種購藥陷阱也開始充斥網上藥品市場,使得消費者及合法網上藥店利益受損之余,中國更嚴重地阻礙了網絡藥店的藥店藥何產業發展。
不過,-網互聯網的上售發展依舊迫切要求我國加快醫藥行業的電子商務化的進程。在國際上,破繭醫藥領域已具有明顯的電子商務趨勢,據相關數據統計,在歐洲,藥劑師協會下屬的藥店,90%以上都開展網上藥品預訂服務;美國有1000多家網上藥店,市場規模將近1700億美元。中國醫藥電子商務尚處于起步階段,一方面醫藥企業有觀望態度猶豫不決,一方面由于推行醫藥電子商務的負面影響尚不完全清晰,監管部門審慎執行,不敢放開。
難過的牌照關
據了解,醫藥電子商務的應用,可劃分為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通過互聯網進行醫藥信息的發布和獲取;第二個層次,進行藥品價格信息的發布和交易的撮合;第三個層次,完整的電子商務,即通過互聯網完成從藥品信息發布和獲取到在線交易、在線支付的全過程。
目前,進行網絡醫藥經營的藥店,必須是連鎖經營藥店,同時需要具備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質”和“互聯網藥品交易資質”。網絡上有兩種醫藥服務類網站,一種是藥品信息服務類網站;另一種是藥品交易服務類網站。
2005年底,京衛藥房網首家獲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2006年通過審批的企業有5家,2007年通過6家,2008年通過 13家,2009年通過14家,而2010年僅半年時間就通過9家。據業內人士分析,今年獲批企業已算是較大幅度增長,但其中依然顯露出申請網上售藥牌照的艱辛。
相關條款細則也顯示出牌照的申請難度之大,申請者必須具備一些準入資格。必須是全國性的醫藥連鎖企業,有完全適應市場的物流系統、GSP標準的質量系統,要提供相關人員資質的醫師和藥師資格,并通過考核批準。此外,必須擁有互聯網信息經營資格證并持證要2年等等。
目前國家藥監部門對互聯網藥品交易設置高門檻,有一部分原因是監管技術跟不上,恐怕互聯網新購藥形式會給日后帶來難以解決的新問題和麻煩。
前途誰卜
藥品質量安全、藥品配送安全、用藥安全是目前網絡藥店存在的三大主要問題,它們成為網絡藥店發展的最大挑戰。
目前,“黑店”成為醫藥電子商務(電商頻道)發展滯后的很大障礙。據悉,目前網絡上有近萬家黑藥店,以及淘寶、拍拍上難以計數的非法售藥網店。黑藥店的蓬勃發展,首先源于行業暴利,但更深層原因則是監管乏力。
由于國家職能機構分權問題,難以統籌調配解決網絡非法售藥問題。在對網絡售藥行業的管理上,藥監局對藥品交易的主體、商品以及流程進行監管;工商局在接到消費者投訴時會進行相應的執法;工信部主要是對舉報非法信息的處理。
“藥品屬于特殊商品,對生產、流通、儲存等多個環節有特殊的要求;另外還涉及到質量、價格、配送等一系列具體問題。根據我國各部門職能分工,藥監部門的主要職責是對藥品安全進行監管,藥品價格由價格管理部門進行核定。”在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給記者的回信中,也體現了國家相關管理部門之間的溝通障礙。
同時,藥廠是否讓利也成問題。藥廠為了保護自身利益,維持其產品和生意持續發展,就需要對價格進行維護。當下,網絡售藥的份額和銷量都非常小,因此不可能在廠家這里拿到很實惠的價格,傳統市場依舊是藥廠的主要陣地。藥廠不可能因為網絡售藥區區百萬的小盤子,去擾亂其億級的市場。
金象網總經理牛征也曾表示,現在網絡售藥最缺的就是一個字:“量”。只有規模化,才能實現網絡藥店的質變。談及多大才算得上夠量,牛征說,一家網站年營業額過1億元,相當于目前營業額的10倍。不過他也表示,這一量級短時間內還很難實現。因此,我們或許只能期待,當醫藥電子商務公司在市場上成長到如攜程網一樣的巨無霸時,網絡售藥才會受到藥廠等各方力量的重視。
尋找殺手锏
目前“簡單方便”和“價格便宜”是民眾選擇網上購藥的兩大主要原因。而從醫藥電子商務類網站的數量和經營范圍、發展模式來看,醫藥電子商務的價值鏈條并未得到有效的開發。如何在重重困難中,找到殺手锏,從而打通醫藥電子商務的產業鏈,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市場規模較小的原因還包括用戶的購買習慣還未形成,因此醫藥電子商務企業的市場推廣仍是重中之重。另外,醫藥網上零售除了可將價格作為賣點,服務則會是另一個殺手锏,特別是及時送貨上門的服務。”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曹飛向《互聯網周刊》表示。
醫藥電子商務,還是要在經銷環節賺錢。但要賺多大利,其實很難把握,如果加價很多,跟一般的連鎖藥店就難以區分。目前,不少已獲得網絡售藥資格的企業已經將中間環節壓縮視為公司利潤的直接來源點。健客網CEO蘇展表示,“作為藥品自身來說,公司一般僅按進貨價加5%。雖然利潤比較低,但我們希望把量做大。”規模化是最大的問題,而如何讓其做大則需要在服務上努力。
未來在服務方面的增值是網絡售藥企業值得去花大力氣建設的方向。因為用戶除了看中藥品價格外,及時而高效的服務是對其具有吸引力的賣點,因為病人及病人家屬購藥通常處于對藥品急需的情況下,而網絡售藥企業若能提供及時的送貨上門服務,則更容易吸引用戶。
雖然整個網絡售藥市場的物流配送時間還差強人意。但上海藥房網尋找到一條既保證物流又突破放量的方法,聯合各家藥店,整合優勢資源,建立第三方網上藥方。這個第三方機構集合共享了眾多藥店的資源和信息之后,增強了自身實力,取得和藥廠更多的議價空間,再統一調配物流,選擇就近藥店送達消費者。此外,成熟的電子商務模式需要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與之配套,醫藥流通領域的改革呼喚專業的醫藥第三方物流服務。
目前整體上,我國醫藥電子商務還處于起步階段,市場規模還較小。由于商品屬性非常特殊,該行業發展將有較多的特殊性。由于醫藥行業的高利潤是分布在整個產業鏈各個階段,現階段電子商務僅僅涉足零售領域,能夠削減的利潤空間有限,且規模較小對整體市場的價格難有影響。
不過,醫藥分家是必然趨勢,國外也早有醫藥分家范例,如法國84.7%的藥品通過藥店銷售,15.3%的藥品由廠家直接銷售給醫院。西方發達國家,零售藥店是患者購藥主渠道,同時患者更能通過零售藥店的網上購藥服務方便購藥。只有我國幾十年以藥養醫的弊端根治,醫藥電子商務才會在醫院退出操控藥品背景下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