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中國國家藥監局發布《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藥店首次明確允許網絡銷售處方藥。-處本次征求意見稿有兩點突出變化:一是藥放行在確保電子處方來源真實、可靠的網售危機前提下,允許網絡銷售處方藥;二是中國允許具備網絡銷售處方藥條件的藥品零售企業向公眾展示處方藥信息。
對此,藥店北京藥賦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邵清表示,-處業界對處方藥解禁期盼良久,藥放行時隔2年網售藥品新規再度征求公眾意見,網售危機在“互聯網+”的中國推動下,放開處方藥網售是藥店未來的趨勢,一旦放開會有更多以前想做不敢做的-處平臺、藥企愿意加入進來,藥放行對醫藥零售行業有著很大的網售危機影響。
藥店面臨諸多考驗
“蛋糕”被大面積切割
處方藥網售合法化后,可以預見,線上平臺會大規模的加速線上線下布局,比如開設零售藥店,甚至線上平臺已開始布局醫藥電商企業,醫藥電商將迎來“爆發期”。業內人士表示,線下零售藥企面臨巨大的挑戰,處方藥網售已經不是動了“蛋糕”,而是被大面積的“切割”。連鎖本享受著處方外流及醫保的紅利,億萬量級的處方藥市場將被醫藥電商分流。
從目前來看,阿里健康、京東健康、拼多多等B2C平臺或將成為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其次美團、餓了么、京東到家等O2O平臺也已迅速崛起,尤其在今年疫情期間,用戶呈爆發式增長,無論平臺還是線上商戶,都為其帶來了可觀的盈利;再者就是網售處方藥的先行者們,比如健客、康愛多、叮當快藥等也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誰教育了用戶,誰就將成為受益者,面對處方藥網售放開的紅利,一些大連鎖也在積極擁抱電商,比如一心堂聯合京東健康共同打造互聯網+醫藥零售;老百姓聯合林芝騰訊賦能新零售等。另一方面,大型連鎖藥店目前也已具備相對完善的全渠道零售體系。
藥店流量被收割
接入三方平臺,意味著數據被收割,這也是大連鎖比較擔心的一件事。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在參加第15屆中國成長型醫藥企業發展論壇時指出,“零售藥店應積極擁抱互聯網,但在和電商平臺深度合作時,也應慎重,因為藥店流量會被收割。”
現在就涉及到一個問題,藥店該自己“造”船還是“借”船?其實實體藥店一直都在探索電商機會,但由于受限于互聯網基因認知,盈利模式等因素,這種模式便無疾而終了。反而借“船”可以省去搭建平臺更多的人工成本、物流成本、技術成本等,但這樣實體藥店就錯失了巨額的流量,逐漸將失去自主權和議價的
能力。
不過,目前大多數連鎖在抓住公域流量的同時,布局私域流量,通過自有網站、APP、小程序、社群等獲取,但受制于傳統藥店基因,想象空間仍然有限。
工業深度參與
在院內市場準入門檻越來越高、放開處方網售等政策環境下,越來越多的醫藥工業轉戰到零售市場,而醫藥電商成為重要的選擇渠道,尤其慢病人群逐漸增加,F2C模式開始興起。
溫州張和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賢林指出,從某種意義講,醫藥工業入局電商,實現“自我拯救”重要路徑,醫藥工業逐漸從被動“轉移”調整為主動“遷徙”,也構成了醫藥電商開展處方藥網售的基礎條件。
互聯網醫療成為新戰場。處方藥網售合法化后,互聯網醫療將成為處方藥網售肥沃的“土壤”。張賢林認為,互聯網醫療將由3.0時代進入4.0時代,3.0時代結合“線上線下”、“藥+醫+險+養”一體化閉環轉變,4.0時代將強調互聯網平臺與消費者深度交互關系,實現更多自主變現。
當前工業、醫藥電商、互聯網醫療平臺、零售藥店等企業加碼布局互聯網醫療市場。比如春雨醫生、丁香醫生、好大夫在線、微醫更為側重互聯網問診,通過在APP和服務平臺上開通慢病管理窗口,覆蓋心血管、糖尿病等多個領域的醫生,重點打造互聯網醫院。
可以預見,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互聯網醫療將成為行業內“最大的處方藥網售平臺”,越來越多的醫藥工業、連鎖開始嘗試建立與互聯網醫院的連接。
“駐店式”藥店
業內人士指出,全中國有52.4萬家藥店,但有很大一部分零售藥店整體的競爭能力比較弱,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目前還處于固有的“駐店”模式,為患者提供的服務僅僅是賣藥,即便存在駐店醫生主要目的也是賣藥。
傳統藥店的服務半徑大約500-1000米,而線上線下結合的O2O模式會將藥店的服務半徑擴大到5至10公里,如果O2O模式運行企業產品采購規模價格放低,加上及時配送,傳統藥店將面臨巨大挑戰。
破冰:藥店機遇
廣州龍道咨詢董事長、廣東省醫藥零售行業協會創會秘書長劉桂春表示,在集采擴圍、醫保控費等政策趨緊下,傳統藥店失去了以往的低價優勢,另一方面新零售迅速崛起,線上平臺也成為藥品供應渠道之一,處方藥網售合法化后,慢病常用藥銷售會受到很大影響。
劉桂春認為,線下藥店要加強藥學專業服務,以慢病為切入點,靠專業留住消費者;二是積極推進網上藥店建設;三是開拓不受互聯網影響的新增長點,加強面對面服務與實體店體驗活動,比如提升中醫藥養生咨詢與服務等。
開展慢病診療
慢病管理的核心是醫養結合,針對這一特點,零售藥店和部分藥企一方面引入診療服務,讓慢性病專科醫生在網絡平臺或到線下網點坐診,不僅緩解醫院臨床壓力,更提高網點服務水平;另一方面依靠集采成本低和網點布局廣的特點來吸引慢性病患者,提供網上下單,線下取藥或送藥上門服務提高服務水平。
益豐藥房今年投資設立了兩家子公司,提供互聯網診療、處方流轉平臺、家庭私人醫生、健康管理等服務。
老百姓大藥房今年也引入戰略投資者騰訊,賦能連鎖藥店的電商業務發展,并開設“慢病管理中心”舉辦健康講座,提供慢病咨詢服務。
“藥店+”模式
張賢林認為,2020年疫情極大推動了中醫藥的發展,可以借助中醫藥助力藥店成長,“藥店+”的模式將成為新的增長點,比如藥店+診所、+醫館、+藥妝、+理療、+健身等。
以溫州張和堂的“藥店+艾灸小館”為例,300平方米的藥店留出100平方米做艾灸小館,連鎖的會員為艾灸小館輸送了客流,艾灸小館的專業化養生服務又為連鎖增加了客戶粘性,隨著慢病人群的增加,這也是健康管理一個突破點。
“輕健康”興起
集體認知和潮流趨勢主導著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消費習慣,國潮、健康消費因此興起。如今,養生、中藥、食補、藥食同源等,備受年輕消費者歡迎。
據青山資本調研數據統計顯示,年輕人中有41%已經開始養生,17%有養生意向。
比如今年雙11,枸杞原漿、黑芝麻丸、膠原蛋白軟糖等保健滋補品成為年輕人青睞的產品。天貓醫藥重點在滋補原產地產品品類發力,打造了寧夏枸杞、東北人參、云南三七、東阿阿膠等6個滋補核心品類。
張賢林認為,拓展“輕健康”產品品類是未來藥店的一個增長點。溫州張和堂根據季節的轉換,打造適應各個季節的滋補保健品品類。
“跨境體驗藥房”
以CW藥房為例,區別于國內普通藥房,CW藥房的商品品類豐富,涵蓋眾多母嬰、保健、美妝等明星產品備受歡迎,類似于SWISSE、EAORON這些國內消費者只能通過代購及其他線上渠道才可以買到的海外品牌商品,在CW大藥房體驗店的貨架上隨處可見。
跨境體驗藥店目前鄭州最為成熟,不過鄭州、海南、廣西、廣東等地紛紛落地跨境體驗店,海南在跨境電商體驗店開設到市區Shopping Mall的案例更多些,以后這類型的跨境進口體驗店將會越來越多,更多企業會繼續在二三線城市申請和嘗試。
中國藥店-處方藥網售放行,是危是機?
Related articles
Popular articles
5訂單飆升!中美航線,一艙難求
?? give the thumbs-up(540)read(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