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疫情給幼教人的原創(chuàng)疫情四個啟示
作者:朱繼文 北京市豐臺區(qū)第一幼兒園園長
2020年1月,新型冠狀病毒爆發(fā),教人許多園長和教師的啟示寒假計劃被打亂;隨著疫情發(fā)展,教育部做出延遲春季開學時間的原創(chuàng)疫情決定,許多人的教人開學工作計劃也被打亂。
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啟示除了減少外出,原創(chuàng)疫情共同抗疫之外,教人我們還能做些什么呢?我們的啟示責任又是什么呢?
或許此時正是我們深度思考,查漏補缺,原創(chuàng)疫情然后整裝再出發(fā)的教人時刻。
前瞻之遠
縱觀這次疫情的啟示起因經(jīng)過,冠狀病毒從何而來,原創(chuàng)疫情又因何快速傳播?作為教育者,教人我們僅僅停留在教孩子如何去自我保護就夠了嗎?答案當然是啟示否定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式的、等問題發(fā)生再做補救的教育方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今天世界的發(fā)展,我們必須要防微杜漸,思考如何不讓孩子今后重蹈覆轍,必須要有前瞻性的、大格局觀的教育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具備與世界和平共生的能力。
2012年,在黨的十八大中習總書記就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2017年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國策。”
我想,這兩個重要的倡議不是孤立的,他向我們傳遞的是作為人類要有“共同體”的意識,這是人與人的共同體,是人與自然的共同體,更是所有生命的共同體。大自然孕育萬千生命,而人類只是其中之一;大社會包羅各色世人,你我他只是其中之一。大自然和大社會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我們的教育應立足如何教育兒童用人類的智慧去造福社會、造福自然,而不是運用自己的智慧去無限的索取和占有。
敬畏之心
人類發(fā)展到今天我們已經(jīng)取得了許許多多的成就,但是在自然面前我們依然是個蹣跚學步的嬰兒。蝴蝶效應告訴我們,每一種存在都有必然的理由,因此必須心存敬畏,否則無知不但會傷害別人,更會殃及自己。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敬畏之心,一粒糧食、一滴水、一只小鳥,世間所有都值得我們尊重。如果我們在教育中引導孩子從小就心懷感恩、懂得敬畏,長大后就不會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不僅對自然,人與人之間更要敬畏。如果家長因自己的孩子稍有委屈就立刻站出來無視一切;如果人們因車輛小小的剮蹭就引發(fā)惡語相向甚至大打出手,仿佛他就是世界的主宰,那么試問,對人都如此不敬,那對待動物、植物甚至是空氣、陽光、溪水、巖石這些沉默的伙伴是否就更談不上心存敬意了呢?
古人云“畏則不敢肆而德已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敬畏是人生的智慧,更是做人的行為準則。敬畏自然,必會得到自然的護佑,敬畏生命,必會獲得生命的尊重。保持謙卑、憐憫和善意,心存敬畏就是保護自己的最好途徑。
節(jié)制之力
德謨克利特說過:“動物如果需要某樣東西,它知道自己需要的程度和數(shù)量,而人類則不然。”隨著生活的安逸、物質(zhì)的富足,人們的欲望也無限擴張,而且這種趨勢已經(jīng)影響到了我們的孩子。玩具夠玩了不行還要更多更多,吃慣了雞鴨魚肉還想嘗嘗珍饈異獸……欲求和節(jié)制是人心里的發(fā)動機和制動器。如果人只有欲望,沒有節(jié)制,就如同沒有剎車的汽車,極其危險。
“自我控制是最強者本能”,我們的教育要開始關(guān)注“適度”,讓孩子們擁有節(jié)制之力。在一日生活中,讓孩子知道,玩具夠玩就好了;好吃的東西,吃一些就夠了;有些東西自己再喜歡也不能都據(jù)為己有……具有了自我節(jié)制意識的孩子,必然懂得分享,也自然學會放棄和自律。懂得節(jié)制的孩子能夠具有更加理智的思維,也讓孩子真正認識“自己”成為“自己”,同時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guān)系。
責任之重
曾幾何時,責任仿佛成為了一種光榮的代名詞:“某某工作責任心強”“某某非常具有責任感”。然而,責任不是我們?nèi)巳硕紤摼邆涞囊豁椈緱l件嗎?
疫情來臨,八十多歲的鐘南山院士不懼危險深入疫區(qū);成百上千的醫(yī)護工作者不懼個人安危奉上請愿書戰(zhàn)斗在抗疫一線;還有多少我們未知的人們在國家和人民危難的時刻在默默無聞的盡著自己的一份力,這些不都是責任使然嗎?
培養(yǎng)責任感要從兒童開始。孩童雖小,但我們越早在他們心中埋下責任的種子,伴隨著日月的洗禮,責任心的果實就會越結(jié)越多,越長越大。反之,如果沒有植根的種子,即使人到兩鬢斑白也不會有責任二字了。由此,在生活中我們要引導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既要知道自己的行為給自己帶來哪些后果,更要理解會為他人帶來什么。疫情使我們每個人出行都要帶上口罩,當孩子好奇地問:“媽媽,戴口罩不舒服,為什么要戴口罩呢?”我們可以鄭重地告訴他:“戴口罩可以保護我們不被病菌感染,還可以避免把病菌傳染給別人,這樣對大家都好!”
責任是心中有小我,更有他人的美德。如果我們在生活中面對每一件小事、每一個行為,都能用這樣的方法引導孩子思考自己、想到他人,責任感就會隨著孩子成長起來,我們的小寶貝也必將成為國家棟梁。
注: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關(guān)注“搜狐教育”獲取更多教育信息,微信ID:sohujiao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