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平價路線米線、人均面館都試了個遍后,元海海底撈又干起了老本行。底撈近日,平價路線海底撈開出了子品牌嗨撈火鍋,人均主打牛肉火鍋,元海點單模式上更加靈活,底撈可點單可自取,平價路線價格上更加“親民”,人均人均在60-80元左右。元海
事實上,底撈海底撈曾推出多個快餐子品牌,平價路線但似乎并未激起太大水花,人均如今又做起了更加細分的元海火鍋生意,也算是繼夜市擺攤和門店洗頭等服務后又一尋求增量舉動。在業內人士看來,海底撈此舉有利于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但市場競爭激烈,新品牌雖背靠大樹,但細分市場存在差異,能否在借力的同時成為第二曲線仍有待觀察。
4元一份自助小料
子品牌走簡約風
海底撈瞄上了更加細分的火鍋賽道。近日,海底撈在龍湖北京北苑天街開出了子品牌嗨撈火鍋,從現場看來,整體風格較為簡約,“每天都是小歡聚”的slogan較為顯眼,“HAILAO HUOGUO”的LOGO更是隨處可見。
產品方面,該門店主打牛肉產品,菜單上印有牛五花、牛上腦、牛板腱等菜品,鍋底則是川味麻辣鴛鴦鍋和清油麻辣鴛鴦鍋兩種,還包括小吃、主食、精釀和手作飲品等,相較于海底撈,嗨撈火鍋不提供羊肉,但主食和手作飲品卻是新品。不同于海底撈的點單方式,店內還設有擺放著包括鴨血、鵪鶉蛋、凍豆腐等菜品的冰柜,消費者可自行拿取菜單之外的產品。
價格方面,嗨撈火鍋的鍋底售價分別為29.8元和19.8元,牛肉類產品在28-49元之間,冰柜中的菜品由6元到26元每盤不等。與海底撈10元/位且具有代表性的自助小料臺相比,嗨撈火鍋4元/位的自助小料更加親民,但未提供水果、小吃和粥品等。據門店工作人員介紹,嗨撈火鍋的人均在60-80元左右。
不過,北京商報記者在10月8日下午走訪時發現該門店處于暫停營業狀態,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經過了幾天的試營業,公司決定升級調整,但店內還未收到具體的調整方案。關于嗨撈火鍋的未來發展規劃,記者聯系到海底撈,其相關負責人表示,嗨撈是海底撈內部團隊孵化的新品牌,建立在對火鍋細分市場的理解與洞察基礎之上,希望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
尋求增量腳步不停
有望進入更多市場
沒有舞面、簡化小料臺、自助拿取……嗨撈火鍋的模式似乎更輕,性價比也更高,和海底撈的定位形成了一定差異。其實,正如海底撈所說,此次孵化的子品牌瞄準了更加細分的火鍋市場,可見其希望以差異化占據火鍋市場更大份額的決心。
其實,海底撈對于孵化子品牌并不陌生。早在2020年時,海底撈就曾在北京開設過兩個新品牌門店“飯飯林”以及“秦小賢”,所經營品類分別是快餐蓋飯和米線。海底撈還曾在不同地區開設子品牌,例如北京的“十八汆”、成都的“撈派有面兒”、鄭州的“佰麩私房面”以及西安的“新秦派面館”。
子品牌僅是一方面,自啄木鳥計劃后海底撈便一直在尋找增量進行優化,例如進入夜市擺攤、推出洗頭服務、演唱會后的免費大巴等等,就在昨日,海底撈試點校園火鍋的消息又引發討論。除了服務上愈發親民外,海底撈在價格上“親民”早已有跡可循,最新財報數據顯示,其人均消費從2022年上半年的105元降至了今年上半年的102.9元,其中一線、二線和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的人均消費分別下降7.1元、2.5元和1.7元。
資深連鎖產業專家文志宏表示,海底撈此前還曾嘗試過開設快餐副牌,嘗試火鍋之外的更多業態,但水花不大,這是品牌再次嘗試熟悉領域的原因之一。從目前看來,嗨撈火鍋的定位和模式上進行了較大創新,不僅定位更加親民,且客單價更低,若能不斷成功打磨嗨撈火鍋的整體模型,未來或許能夠幫助海底撈滲透更多市場。
找準自身特色
推動多品牌發展
熟悉的品類,不一樣的配方,海底撈此次開設副牌似乎有著更多底氣。不過,火鍋市場競爭激烈,賽道愈發細分,主打潮汕牛肉火鍋、椰子雞、糟粕醋等地方連鎖品牌不斷涌入賽道,對于海底撈都有一定壓力,初出茅廬的嗨撈火鍋更需將自身特色描繪得更為清晰。
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指出,火鍋品類需求較大,受眾廣泛,嗨撈火鍋的推出,能夠幫助海底撈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提高品牌影響力。同時,嗨撈火鍋的定位更加親民,模式相對更輕,能夠更快地進行擴張和復制,從而適應市場變化,這也是海底撈不斷調整戰略、追求更大市場份額的表現。
不過,即便有著海底撈的支持,新品牌從0到1的搭建也不簡單。袁帥進一步指出,海底撈在經營子品牌方面擁有供應鏈、品牌影響力和管理等方面的經驗,但同樣面臨著市場定位、人才儲備、品質管控和資本投入等方面的挑戰。在運營子品牌的過程中,嗨撈火鍋需要保持與海底撈一致的品牌形象和服務標準,并找準自身的獨特定位和特色,不斷創新并了解市場需求,從而在火鍋市場中脫穎而出。
文志宏指出,嗨撈火鍋擁有海底撈的背書與資源支撐,又是同一品類,因此成功的概率會更高。不過,由于嗨撈火鍋的客單價較低,就需要不斷提升運營和周轉效率,從而維持品牌經營。雖說嗨撈火鍋與海底撈均主打火鍋品類,但其屬性和盈利模型不同,在探索過程中同樣會遇到挑戰。火鍋賽道仍有空間,品牌化和連鎖化依舊是賽道發展的主旋律,海底撈打造出第二增長曲線仍有機會,但未來嗨撈火鍋需要向海底撈借力的同時,不傷及原有品牌,并形成自身差異,從而推動整個集團向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