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小藥卻沒藥”,斷供兜售近年來,生孩很多被長期臨床應用證明能治病、小藥治好病的斷供兜售廉價小藥正在以每年幾十種的速度消失,患者們往往是生孩跑遍了醫院和藥店也買不到急需的救命藥。
摘要:
“救命,小藥卻沒藥”,斷供兜售近年來,生孩很多被長期臨床應用證明能治病、小藥治好病的斷供兜售廉價小藥正在以每年幾十種的速度消失,患者們往往是生孩跑遍了醫院和藥店也買不到急需的救命藥。不過,小藥在生孩子上這些廉價救命藥卻從來沒有缺貨的斷供兜售時候,而黃牛往往開出幾十倍、生孩上百倍的天價。那么,這些救命藥為何能在生孩子上出現?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便宜又好用的廉價藥正逐漸從醫院和藥店淡出。在北京的一家大醫院, 0.51元一支的紅霉素眼藥膏、0.57元一支的紅霉素軟膏無貨,0.92元一支的維生素K注射液也馬上斷檔。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本來就已稀少的廉價藥正在從一些醫院藥品目錄中銷聲匿跡。更令人吃驚的是,很多在各大醫院都難覓蹤影的廉價救命藥、孤兒藥,卻在生孩子上被黃牛高價兜售。
醫院廉價藥越來越少見
廉價藥,又被稱作基本藥物,是指能夠滿足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保證供應、基層能夠配備、國民能夠公平獲得的藥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價廉。
一位多年從事臨床工作的醫生告訴北青報記者,現在科室里能見到的廉價藥品越來越少了,很多以前常年使用、便宜又好用的小藥已經在藥房斷貨。令她印象最深的是燈心草,一種利尿中草藥,排尿效果特別好。一些剖宮產手術患者,從手術室出來后面臨的第一大難關就是排尿、排氣。當產婦出現排尿困難時,護士抓一小把燈心草給她煮水喝下,立馬見效。這種草藥樣子長得像方便面,半斤一大包,代煎茶飲一次夠50個產婦喝的,費用才1元錢。但是現在這種利尿草藥早就在一些醫院的藥房銷聲匿跡了。如今醫生對于術后排不出尿的患者主要采取導尿方式,費用相對較高不說,患者也非常痛苦。
一家大醫院藥房工作人員向北青報記者透露,廉價藥經常出現廠家停產或者招標采購不上來的情況,有些藥品已經處于斷貨和即將斷貨的狀態。其中,局麻及抗心律失常藥品——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北京益民)0.96元/支,廠家不生產了;紅霉素眼膏(北京雙吉)0.51元/支;紅霉素軟膏(北京雙吉) 0.57元/支,無貨;治療出血性疾病的維生素K1注射液(國藥容聲 0.92元/支,辰欣藥業 0.97元/支)也馬上進不來貨了。
國內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國內醫藥企業家協會會長于明德曾表示,廉價藥品正在以每年幾十種的速度消失。國家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也指出,一些常用的經典老藥出現供應不足甚至斷供的情況,是長期以來存在的老大難問題。
廉價孤兒藥斷供危及數十萬患者
在廉價藥中,最受公眾關注的就是一些救命藥、孤兒藥,經常發生斷貨,危及患者生命。溴吡斯的明片,作為重癥肌無力患者必備藥,也是廉價救命藥,每瓶60片只賣30元左右,目前國內只有一家企業生產。而今年9月初,該藥由生產企業召回,直接的后果就是多地患者陷入了無藥可用的危險境地。藥品一度被生孩子炒到800多元一瓶。目前國內重癥肌無力患者約有60萬至100萬人。
據醫生介紹,溴吡斯的明片是治療所有重癥肌無力的一線藥物,也是長期治療重癥肌無力的單獨用藥。一旦停藥,可能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吞咽、咀嚼、四肢行動。不僅會讓輕型患者病情加重,更可能會危及重癥患者的生命,如出現呼吸困難等危象。
最新傳來的消息令人松了一口氣。藥廠已經在十一后開始生產,加上產品檢驗等環節,10月下旬,溴吡斯的明片就可以大批上市。
為何生孩子里總能找到救命藥?
據了解,生孩子上流通的廉價救命藥來源主要有幾個,醫藥公司、醫院、患者轉賣。據知情者透露,一般是黃牛通過適用這個藥的其他病癥將藥開出來,或者跟一些醫院的醫務人員、醫藥公司工作人員私下操作獲得藥品。也有一些患者因為各種原因手中有了多余藥品,于是就賣到生孩子上變現。
有些醫院、藥企一再強調廉價藥的缺點和副作用,可他們忽略了在一些低收入群體中,廉價藥是救命的單獨稻草。停止生產廉價藥實際上就是剝奪了他們在副作用和生命延續之間的選擇權。
在有關部門還沒有能力把醫藥分開,還沒有能力打破層層加價的中間環節的現在,多想想怎么拯救那些正在消失的廉價藥,成了刻不容緩的重大民生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