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外賣管理規范》日前發布,綠色外賣行業的外賣綠色管理有了首個推薦性國家標準。《規范》對外賣的標準生產、包裝和配送等各環節制定標準,重執對推動外賣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綠色這些標準能否有效落地,外賣成為各方關注的標準熱點。
當下,重執叫外賣已經是綠色百姓就餐的重要途徑。數據顯示,外賣截至今年上半年,標準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5.35億人,重執約占整體網民規模的綠色一半。外賣在給人們提供生活便利的外賣同時,也帶來一系列安全和環境問題。標準食材來源不可靠、加工場所不衛生,部分商家小作坊式的生產模式飽受詬病;餐食包裝過度、配送過程粗放,由此引發的污染問題也不容忽視。
由此產生的綠色外賣理念呼吁相關方踐行低碳理念,強調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此前,部分平臺和行業協會已經注意到外賣行業發展所帶來的相關問題,自發制定了一些行業規范,但不具有普遍性,缺乏指導意義。
在此背景下,國家標準的出臺正當其時。此次綠色外賣管理規范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由中國飯店協會牽頭,可謂“來頭不小”,標準直面現實問題,針對行業綠色發展提出相應要求,旨在全方位為餐飲行業開展綠色外賣服務提供指引。
規范出臺只是綠色外賣標準化的新起點,將標準落實推廣才是重中之重。實現綠色外賣,沒有旁觀者。在沒有強制立法的情形下,監管部門和平臺企業應該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通過多種手段,鼓勵更多商家自覺踐行“標準”,推動行業綠色發展。消費者在處理外賣垃圾時則應盡量分類處理、科學回收。
同時還需注意,此次發布的標準為“推薦性標準”,標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具有強制性,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參照執行。從這個角度看,外賣行業的綠色發展還需要更多“硬杠杠”。對于內容成熟且確有必要的標準,立法機關應考慮及時納入法治框架,使之成為行業硬規范,更好保證標準有效落地。(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包元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