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太貴啦!月餅”是年漲今年許多消費者的感受。記者連日來走訪廣州市場發現,字號今年中秋月餅愈發貴,百元以前廣州三大老字號廣州酒家、下難陶陶居、月餅蓮香樓100元以下一盒的年漲單黃、雙黃蓮蓉月比比皆是字號,然而今年這樣價位的百元老字號傳統月餅卻難覓芳蹤。業內人士指出,下難月餅貴并不是月餅今年才有的現象,近兩三年來,年漲每年中秋月餅都提漲兩成,字號已形成慣性,百元“初步統計,下難從2008年至今年,整體月餅市場累計漲幅達65%。”
多家月餅生產企業直指,終端月餅價格的漲價過急是由于上游月餅生產原材料漲價傳導而來。“糖、蓮子、油、面粉等原材料年年上漲,再加上人工、運輸、包裝材料成本上漲,所以每年月餅價格也水漲船高。”廣州一家本土月餅企業如是說。
現象
今年漲價逾一成
四年累計上漲65%
記者連日來走訪廣州部分賣場,各大品牌月餅已全線上架。在各大超市的月餅一條街,記者看到,今年100元以下四個裝一盒的月餅已大幅減少,廣州酒家、蓮香樓、陶陶居的雙黃白蓮蓉月、雙黃紅蓮蓉月等傳統品種的經濟鐵盒裝月餅均已突破百元,如蓮香樓一款雙黃白蓮蓉月餅,去年是108元/盒,今年是120元/盒,漲幅為11%;趣香餅家的雙黃白蓮蓉月餅已從去年的102元上升到118元,漲幅16%;陶陶居五仁月餅價格今年也達到120元。
據悉,以前三大老字號的多款傳統蓮蓉月餅價格大多在80-100元之間,廣州酒家曾自豪地向記者表示,該公司80%月餅產品在100元以下。不過,今年包括廣州三大老字號在內的多家月餅企業均紛紛發布漲價信息,業內預計今年月餅行業整體漲幅為10%—20%,其中部分品牌和品種最高漲幅達30%。
記者昨天查閱相關資料顯示,從2008年至今年,每年中秋月餅均會上調價格,其中2008年月餅漲幅較少,整體漲幅為5%,此后在2009年、2010年、2011年,月餅平均每年漲幅為20%,在近四年來,月餅累計漲幅達65%。也即是說,一盒在2008年若是售價為65元的月餅,在今年則可能達到107元。
原因
原材料漲價太急 人工運輸成本也在漲
“近三年來,蓮子、花生油、糖、面粉四大月餅主要原材料,每年都持續上漲,漲幅之大遠遠超過終端產品調幅。”據廣州酒家集團介紹,從2009年至2011年,蓮子價格分別為2.2萬元/噸、4.8萬元/噸、6.7萬元/噸;糖則分別為4500元/噸、5500元/噸、7500元/噸;面粉分別為4200元/噸、5000元/噸、5600元/噸;花生油則分別為0.85萬元/噸、1.7萬元/噸、1.9萬元/噸,原材料價格節節攀升,漲幅驚人。
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漲已成為趨勢,未來這一趨勢還將延續。不少食品業人士從近年來的農產品價格走勢,以及中央出臺的一系列農產品扶持政策中,都看到這一趨勢。
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朱念琳理事長表示,最近幾年來,生產月餅的原輔料價格面粉、食用油、糖等連年上漲,月餅年平均價格雖有5%至10%的提高,但仍難以完全消化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
廣東省糖業協會理事長劉漢德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食糖價格要回歸到過往3000元/噸、4000元/噸甚至更低的價位,是不可能的。目前的糖價上升,一方面是由于各項種植投入增加,比如人工成本、肥料成本等增加;另一方面中央對農產品的收儲政策也在引導合理回升,比如收儲價每年都有提高。
中糧屯河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余天池也看到農產品逐年上漲的未來趨勢。他舉例稱,以人工成本為例,目前在家的農民大多是年老者或中老年婦女,年輕人大多選擇外出打工或做其它,未來務農的人力還會越來越少,田間人工成本越來越高,僅這一項就必然會推動農產品逐年上漲。
企業應對
自建基地、提前采購降低原料成本
自建原料基地延伸產業鏈
農產品是食品生產企業的上游,而上游的價格波動對下游食品生產的影響力很強。在農產品價格目前及未來仍將持續上行的大趨勢之下,食品產品如何保持穩定?作為中游的加工企業,如何制定穩定的采購體系來應對?
最近,記者在新疆中糧屯河的番茄種植生產基地看到,兩臺番茄采摘機正在進行機械化采摘,這是采用大規模種、機械化采摘的模式,因為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成本。據介紹,采摘機都是從意大利進口的,每臺售價150萬人民幣,這是中國唯一的幾臺機械化采摘機。據悉,采用大規模種植、機械化采摘的模式,因為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成本。
中糧屯河負責人余天池告訴記者,目前各項成本都在增加,預見到未來成本還會繼續上升,為了提高競爭力,該公司提前布局打造“全產業鏈”戰略,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產業體系。據介紹,中糧集團在下游食品領域擁有多種加工食品,對上游農產品需求量更大,為了獲得穩定而優質的農產品供應,該集團進行了產業布局。
記者獲悉,在上游農產品種植環節,若是獲得安全性高的農產品,前期由于投入巨大,包括科研技術、追溯體系建設、標準化等,中糧屯河目前正在與聯合利華、雀巢、亨氏等食品企業合作,借助國際大公司的力量,獲得各方面資源。
據悉,像嘉里糧油、百事可樂、麥當勞、聯合利華、雀巢集團等都有類似中糧的做法,在上游農產品環節建立可靠的供應體系,與當地產區合作種植。
繞過中間商與農產品基地對接
部分有實力的食品企業也將部分精力延伸到上游產業鏈。記者獲悉,廣州酒家集團、香港榮華食品公司等都采取了繞過中間供應商,與農產品生產基地直接對接的方式,來獲得穩定的原材料。廣州酒家集團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制造月餅的咸鴨蛋為例,該公司在番禺和湖南衡陽均有一個定點鴨養殖場,對于該養殖場該公司指定養殖戶使用飼料,對養鴨基地的水土進行定期檢驗,同時對每個鴨蛋的體積、大小和重量都有規范性的質量要求。
香港榮華食品公司則表示,每年該公司高管都會親自跑到湖南選購蓮子,“與其他人不同,我們是提前儲貨。中秋一過就開始備下一年的料,比如去年我們就已備好今年中秋要用的蓮子,這樣做為了免受第二年蓮子欠收、天氣不好、市場抬價等不良影響。”該公司告訴記者,他們在采購農產品時有優勢,可獲得比其他公司較低的成本,比如在采購農產品時大多采取現金交易,這樣在議價時可增強話語權,同時他們直接與農產品基地采購,減少中間環節。據透露,今年該公司月餅售價沒有提漲,就是因有以上優勢可減緩成本壓力。
此外,記者獲悉,像徐福記、嘉里糧油等部分食品巨頭,在農產品價格波動劇烈時,則大多通過參與競拍國家儲備糖、儲備油,甚至進入上游收儲行列來構建穩定的供應體系。據悉,嘉里糧油就已悄然進駐小麥產區,開展收儲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