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類藥物分子量上介于小分子藥物(<500 Da)和生物制品(>5000 Da)之間,新型FDA將肽定義為由少于40個氨基酸(500-5000 Da)組成的癌癥聚合物。與小分子藥物和生物制品相比,治療肽具有諸多優點:它們的療法聯藥設計更簡單、能與未充分探索的對多靶標相互作用、具有更便宜的肽偶合成價格、更低的解多的免疫原性和更好的組織滲透性。迄今為止,新型共有100多種多肽藥物獲批上市,癌癥用于治療一系列疾病。治療
除了具有生物活性外,療法聯藥肽還能很好地將藥物運送到特定的對多靶標。因為抗體偶聯藥物(ADCs)在疾病治療中取得的肽偶進展,多肽偶聯藥物(peptide–drug conjugates,解多PDCs)在靶向治療中的新型潛力也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不久前,學術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發布了文章Peptides as a platform for targeted therapeutics for cancer: peptide–drug conjugates (PDCs),盤點了多肽類藥物的優點和局限性,以及其應用于PDC靶向治療癌癥中的一些最新趨勢。限于文章長度,今天文章會首先介紹PDC的基本結構和優缺點,PDC相關在研產品信息會在今后的文章中做更詳細介紹。
肽的一個顯著局限性是通過口服,往往會破壞其生物活性,多數時候需要通過靜脈注射(IV) 給藥。與生物制品相比,肽的循環半衰期更短,往往只有數天至數周,因此需要更頻繁給藥。此外,多數肽在人體內會腎臟迅速清除,導致開展肽體內研究面臨很多困難。目前幾種用于改善多肽成藥性的方法包括,改善肽分子的細胞滲透性、增強化學和蛋白水解穩定性以及降低腎臟清除率,從而延長循環半衰期。
具體來講,通過化學修飾提高多肽的酶和化學穩定性的方法包括:1. 環化技術,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多肽領域,并以多種方式實現了環化:包括頭到尾、頭/尾到側鏈或側鏈到側鏈;2. 蛋白修飾:氨基酸的側鏈為蛋白修飾提供了另一個很好的來源,隨著酶識別位點被破壞,側鏈空間體積的增加會導致其穩定性的增加;3. 通過化學修飾減緩腎臟清除率 ;4. 通過制劑來提高肽治療藥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包括滲透促進劑和酸穩定涂層。
面對癌癥治療巨大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抗體偶聯藥物(ADC)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2000年,Mylotarg(gemtuzumab ozogamicin)成為FDA批準的首個ADC藥品,由靶向白血病細胞表面抗原CD33的抗體與來源于刺孢霉素天然產物的細胞毒性有效負載相結合而成。在過去的20年里,多款ADC獲批,用于治療多種癌癥,截至2020年9月,FDA共批準了9款ADC藥物。
盡管ADC在持續改進,但仍然存在幾個缺點:首先,作為細胞毒性藥物,ADCs可引發顯著毒副作用;其次,ADC的復雜結構,導致生產成本高;最后,由于ADC的高分子量和蛋白樣理化性質,在治療某些類型實體瘤的療效并不理想。為了克服這些問題,許多研究人員在探索肽偶聯藥物(PDCs)在癌癥靶向治療中的可行性。
PDC結構與ADC相似,僅在歸巢裝置部分存在差異。PDC由三個重要組分組成:歸巢肽、連接子和具有細胞毒性的有效載荷。通過靶向腫瘤細胞的受體來遞送有效載荷。盡管ADC在快速發展,PDC的研發情況卻相對緩慢。目前市場上只有一個獲批的治療性PDC,177Lu-dotatate,用于治療胃腸胰神經內分泌腫瘤(GEP-NETs)。
歸巢肽可以特異性靶向腫瘤細胞表面過表達的蛋白受體。歸巢肽的二級結構對其結合親和力有明顯影響。迄今為止所使用的大多數歸巢肽是線性的:盡管它們展現出良好的結合特性,但仍存在幾個缺點,包括末端易被酶降解、化學不穩定性和快速被腎臟清除。克服這些缺點可通過使其環化等方法實現。
根據所需PDC的作用機制,會使用不同的連接子。連接子必須在遞送過程中保持穩定性,以防止藥物過早釋放和非特異性釋放。與ADC一樣,用于PDCs的連接子可以是可裂解的,也可以是不可裂解的。
有一系列細胞毒性藥物可用于癌癥治療,但每種藥物通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最大的局限性是藥物對靶向癌細胞的非特異性,這樣會對健康細胞造成危害,并導致嚴重的副作用。PDC中目前使用較多的有效載荷包括Doxorubicin、Taxol、Daunorubicin、Gemzar和Mertansine。PDC不僅可以用作治療藥物,還被廣泛用作顯像劑。
與多肽相似,PDC的缺陷之一是其循環穩定性差,會很快被腎臟清除。PDC必須在循環內保持穩定,以防止細胞毒性有效載荷提前釋放并導致全身暴露。已經有研究利用不同的納米顆粒來增強PDC的穩定性。PDC的另一個缺陷是目前口服給藥效率低,需要通過IV注射給藥。不同研究正在嘗試改進這一現象,包括通過不同修飾增強其化學和酶穩定性,以及使用以受控方式遞送多肽和蛋白質的新納米材料。
化學和生物學的最新進展擴展了我們對肽優點和局限性的理解,為PDC作為新型靶向治療的方法奠定了基礎,我們期待隨著技術的進步,更多PDC藥物可以盡早問世,造福更多患者。
參考資料:
[1] Bethany M. Cooper et al. (2020). Peptides as a platform for targeted therapeutics for cancer: peptide–drug conjugates (PDC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DOI: https://doi.org/10.1039/D0CS00556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