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熱依扎沒拿到白玉蘭最佳女主,即使佳女佳國劇李水花也是熱依最佳國劇大女主
2021-06-11 09:27:55 來源: 責任編輯: lyz086熱依扎,不愧是扎沒主李你。
白玉蘭頒獎禮,拿到女主男主競爭是白玉于和偉一超+黃軒王凱張嘉益的多強,最終于和偉實至名歸奪獎。蘭最
女主這邊,水花她和童瑤的也最競爭把懸念一直保持到最后,結果勝出的即使佳女佳國劇是童瑤,至此,熱依童瑤已經囊括了百花和白玉蘭視后,扎沒主李即將完成大滿貫。拿到女主
而全場最精彩的白玉時刻,還是蘭最宣布童瑤獲獎的那一刻,童瑤雙手合十起身和身邊人抱成一團的水花時候,就坐在附近的熱依扎,匆匆瞥過一眼就迅速把眼神移開,繼續保持目不斜視。
童瑤上臺發表感言,熱依扎淡定鼓掌,無悲無喜。
倒是同劇組的黃堯拿到最佳女配的時候,沖過來給她一個愛的抱抱,熱依扎開心地呦,眼睛笑得瞇成一條縫。一看就是當年一起拜黃軒為師學西北話的劇組姐妹花。
《山海情》是這屆白玉蘭的大贏家,拿下了最佳劇集和最佳男女配,可是黃軒輸給了狀態巔峰的于和偉,孔笙輸給了《覺醒年代》的張永新,而熱依扎輸給了童瑤。
結果一公布,“熱依扎沒拿最佳女主角”就上了熱搜,沖到第五,童瑤拿最佳女主的熱搜位,13位。
《三十而已》火到那么出圈,沒人敢說童瑤不配,但大家還是忍不住為熱依扎感到可惜。
不過想一想,要是水花知道這個結果,會怎么說,大概還是會抹一把汗,抿嘴一笑說,難過啥,趕緊種蘑菇咧!
熱依扎輸給童瑤不意外,但她是《山海情》的意外
大家都說替熱依扎意難平,但我倒覺得,大可不必。
熱依扎輸獎,大概率不是輸在演技,而是戲份,畢竟,比的是最佳女主獎。
雖然從番位上,童瑤在《三十而已》只是二番,但擁有著絕對獨立且吃重的劇情線。
而水花之所以給大家留下這么深的印象,更多是熱依扎演技太驚艷,典型的以少打多,但從戲份看,水花的戲份,怎么撐,也難撐起一個女主。
老實港,當初熱依扎去劇組面試的時候,要是一開始說面試的是女主,她八成去都不會去。
《山海情》妙得很,了解正午陽光的觀眾就知道,這其實是正午陽光用老演員用得相對最少的一部。男主黃軒,關鍵配角張嘉益、尤勇智,都談不上是固定班底。
但孔笙用演員是一貫的準,一貫的好,就像黃軒,是真的好,好到一切表演都在精準的計算之中,可以嚴絲合縫地嵌進故事里,嵌進孔笙的鄉土情懷里。
可熱依扎絕對是個意外,她是第一次演孔笙的劇,當然還是在孔笙的掌控之中,但卻不完全在孔笙的預料之內。
孔笙在為《山海情》選角時,李水花這一角,試了很多個演員都不滿意。直到熱依扎過去碰運氣,孔笙才認準了,就是她。
孔笙其實不算熱依扎的貴人,但他真的好演員的貴人,王凱如此,胡歌如此,劉敏濤如此,熱依扎也是如此。好演員遇到他,就像煮開水,別人那兒最多是八九十度,孔笙這里就燒到100度,演技就沸騰起來。
而且當初熱依扎剛惹了好幾場風波,又剛生完孩子不久,還在哺乳期,要拍戲的話,就得把孩子帶到劇組。她還怕導演和劇組的人嫌棄她們。
我猜她當時還不太了解孔笙和正午這幫人。
結果正午把她保護得很好,但她來演了,又并不像以往孔笙劇里那些嚴絲合縫的女演員。
她演戲是規矩的,但戲本身卻像瘋長的苔蘚,帶著頑強的生命力,你根本不知道她的極限在哪里。
水花這樣的角色,觀眾以前根本沒見過。
這個故事說的是,如何將飛沙走石的“干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
劇集一開場,就是德福去把跑掉的村民逮回來,可跑掉的人,個個都說寧愿死也不回去,太苦了。追問原因,一個比一個有理,“餓啊,餓得回來直吐酸水”。
結果被德福他爹一句話懟回去,“你吃了屎了吐成這樣”。
德福費盡力氣找了幾戶人去吊莊,可是供電局不給電,因為必須60戶家庭才能供電,金灘村剛好59戶。
就在這個節骨眼,水花拉著板車帶著丈夫孩子,徒步了七天七夜,來到金灘村湊齊了60戶家庭。
很多觀眾到現在都忘不了,馬德福在晨光中望見拉著板車的水花,咧開嘴笑,水花也對遠方正在注視著她的得福笑了一下,這么一笑,觀眾的淚水就嘩啦嘩啦流下來了。
有人說熱依扎劇中的哭戲好,其實最精彩的是她的笑臉。
這么愛笑的水花,命卻苦得要命,本是讀書的好苗子,因為家窮得不輟學。
原本和男主馬得福青梅竹馬。卻被父親賣去隔壁村。
故事開頭就是她逃婚,得福奉命去抓她,熱依扎一個閃閃縮縮的動作,加上淚眼,就把觀眾的心都震碎了。
得福沒抓她回去,還給她身上所有的錢,讓她跑遠點,可她想到爹可能會被興師問罪,又含著淚回來。
她一回來,對著得福那么一笑,笑著笑著,又忍不住哭起來,對愛人的留戀安慰,說不出的委屈難過,五味雜陳,不用一句臺詞,就全都告訴觀眾了。
這就是熱依扎的神來之筆。
流量女明星對著劇本演都演不明白,但熱依扎的表演是往劇里加東西。
后來水花丈夫在修水窖時不幸遭遇塌方,壓斷了腿造成終生殘疾。她也沒有要死要活沒空哭天搶地。
一個人,拉著一輛板車,載著丈夫和子女,往吊莊趕,為全家人尋條活路 。
當然有人會疑惑:這么精彩一個人設, 誰來演不都一樣嗎?當然不一樣。
好演員和角色永遠是相互成就的!
是因為熱依扎對角色獨特的理解,才塑造了獨一無二的李水花。
劇里很多動人的場景是她臨場發揮。
比如走了七天七夜邊走邊唱前往吊莊一幕,很多觀眾說是近幾年中最令他們動容的影視片段。
但唱歌其實是熱依扎自己唱的,她覺得一個女人走了這么遠,必須有點精神支撐才撐得下來,于是自然而然地唱起了山歌。
夕陽下,一個女人,一輛板車,曠野無垠,歌聲嘹亮。
一個西北女子的堅韌,還需要臺詞嗎?
可還不止,到了戈壁灘上,就一片黃土,要從地基開始搭新家。
換成別人,八成蔫了。但水花卻笑著說,這就是我的家了。
得福在后面都快難過得哭了,她卻笑著說一句“好著呢”。
好著呢,就成了水花的口頭禪。哪里好了,哪都不好,但有了這般的女子,日子再不好,也要讓它變好。
原本是一個苦命女子的堅韌故事,因為熱依扎的表演,就多了幾分溫柔的詩意,她釋放出的堅強,起初強勁如風,而后又漸漸被西北的風沙吹散,但任憑風沙再吹,也吹不散她臉上的笑容。
因為“額們水花,是唱花兒的花兒喲,是自由行走的花。水花笑著呢,日子好著咧!”
日子越是難得過不下去,水花的笑容就越是堅韌,因為女人是水做的,水花卻自己在水中開了花。
在吊莊艱難的日子中,連最昂揚、熱血的德福,面對眼前的難,也曾經氣餒,甚至懷疑過——
但只有一個人,你問她過上好日子的信心動搖過嗎?沒有,從來沒有。
這個人就是水花。
換了其他的演員來演,會覺得夸張。但放在熱依扎身上,就覺得順理成章。
我敢說,即使是孔笙導演,也想不到熱依扎能這么演,她表演的生命力就像戈壁灘上的野花,是不被命運束縛自己生長出來的,是旁逸斜出的。她是這部戲的意外,但卻是最美麗的意外。
熱依扎沒拿最佳女主角咋的了,水花才沒空難過咧
但為什么熱依扎能演得這么好?
這個角色,不僅在外形上顛覆了熱依扎以往時尚美艷的形象。在性格上和熱依扎本人也差異很大。
但只要是夸劇的,幾乎都都要把熱依扎拎出來單獨夸一遍。好像沒夸熱依扎,這部劇都白夸了一樣。
可問題是,在這部劇之前,熱依扎的名字可不是跟好演技連在一起,而是跟“穿著暴露”“抑郁癥”甚至“作”等等負面的評價連在一起的。
熱依扎口碑能逆襲,當然是因為她演得好。
堅韌淳樸的農村女性其實不好演,很容易掉入一個自我感動的圈套,別人沒感動,自己先哭得驚天動地。問題是角色的根沒穩,哭再多只會讓人覺得油膩,假大空,是沒有血肉靈魂的。
而熱依扎演技的妙筆就在沒有刻意要去塑造一個女英雄。
她只是演出了一個女人的征程。
這是角色的魅力,也是熱依扎的。國內不乏優秀的女演員,卻很難找出幾個真正能演出淳樸的女演員。
太多女演員都曲解了淳樸堅韌的意思。
鏡頭一給特寫,她就眉頭緊蹙,滿臉寫著“快看,我要開始秀演技了”。
但淳樸和堅韌更多是一種感覺。用力演容易,問題是如何讓觀眾真正理解了每個行為背后的邏輯和意義。
熱依扎其實用的是笨辦法。從未去過寧夏,也一點不會講寧夏方言,那就天天跟著黃軒和當地人學,所有臺詞前一天晚上背熟,第二天拍攝時現學現賣。
樣子太時尚,就提早跟著劇組體驗生活,風吹日曬走一波,高原紅就曬出來了。
一臉干涸的皮膚,加上原汁原味的方言,簡直是土生土長的人兒。正是這種接地氣,把當地的原生態給演了出來,有質感,渾然天成。
還有一些規矩是體驗生活才能學到的。很多女演員一眼農民就把手搞得很臟——你看,老娘賣力吧,粉絲又能吹一波了吧。
但真正的農婦干農活的時候要帶手套的,因為還要做飯,“不能讓手心臟著”。
還有些東西是埋進身體里的,比如劇中水花被教授問是不是想學種蘑菇,熱依扎的反應是表情猶豫了一下,但身體又忍不住向前傾,因為水花“自卑,怕給城里人添麻煩”,但又想種蘑菇掙錢。
這么多的小細節,才成就了立體的李水花。
所以演到最后,哪怕熱依扎頂著一張美麗的臉,觀眾還是覺得,她就是個面朝黃土的普通農婦。
但只是這樣,水花還打動不了人,觀眾喜歡水花,不是因為她是農婦,而是因為她是她聰明、堅強、能吃苦,又有決斷、拎得清,還重感情。
劇中得福是村干部,可她依靠德福了嗎?當然沒有。
這一切,也讓人想起現實中的熱依扎,同樣,也是一個單親母親。
某種意義上說,水花和熱依扎,是相互成就的,熱依扎演出了水花,但也被水花治愈了。
其實演水花之前,熱依扎的情況,不太好。
因為機場吊帶裝,被網民懟。
和杠精吵架,被網民懟。
在網上公開自己有抑郁癥,引發網暴,在網上和網民互懟,造成誤傷,又被懟。
這一切又加重了她的重度抑郁和重度焦慮癥。
可是好巧不巧,就好像水花這個角色,就在熱依扎人生這個坎上等著她。
用熱依扎自己的話說,越演我的狀況就越好了。
拍攝的時候熱依扎正處于哺乳期,就連拍攝休息時,熱依扎也是一有時間就“背奶”。要照顧孩子,還要背臺詞,學當地話,這一切都讓人難以想象,但正是熱依扎從親身體驗中沉淀出的真實感,那種沒什么能難倒熱依扎的力量,也在無形之中讓“李水花”這個角色的層次感更加豐滿起來。
也是這個角色,才讓觀眾發現,這個在北京胡同長大的新疆女孩,是怎樣從《甄嬛傳》的“寧貴人葉瀾依” ——
到《長安十二時辰》的檀棋,一步步走過來。
熱依扎作為演員的信念感不是在演技綜藝用口說的,是一路演出來的。
所以這種信念感,就透出一種難以被戰勝的堅韌。越是被命運撕扯,就越是有一種生命的光彩透出來。
到最后,熱依扎和水花的命運相互交織,才為女性的命運做了最好的注解——每個人是生長于戈壁灘上的野花,風沙一來,聚散都不由自己,但有些女人,就是能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山海情》中的水花由此擊中了觀眾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我們希望善良堅韌的人會有好的下場,希望那個拉著拖車走上七天七夜的女子會苦盡甘來,希望所有努力的付出會有回報,我們這么希望水花,也這么希望熱依扎。
現實世界,不一定永遠能讓人如愿。
可是“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雖然沒拿到最佳女主,可是《山海情》拿下最佳電視劇全體主創們上臺的時候,黃軒就像劇中的馬德福一樣謙虛站在最邊上,而熱依扎就像春天里的花,驕傲地站在侯鴻亮旁邊。
《山海情》有句臺詞說得好,“有奔頭那就不算苦,沒奔頭那才叫真的苦。”
正午陽光喜歡和用熟的演員合作,熱依扎現在是了,接下來的日子,當然是有奔頭的,而一個真正的好演員,總是會讓人想多看幾眼。
至于最佳女主,拿到了當然更好,拿不到,就隨它去。失去德福水花都沒哭過,一個女主獎杯而已,算得了什么。
真正的好演員靠的不是獎杯,觀眾在心里覺得你是,你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