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復旦附屬弘揚“敬佑生命、中山中國救死扶傷、醫院甘于奉獻、兩位流活大愛無疆”的好醫崇高精神,1月14日,生赴中央文明辦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北京舉行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中國好醫生、京參加現中國好護士”現場交流活動,場交邀請全國衛生健康系統先進典型代表進行現場交流訪談,復旦附屬講述他們不忘初心、中山中國全心全意服務百姓健康的醫院感人故事。
中國科學院院士、兩位流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好醫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生赴“中國好醫生、京參加現中國好護士”2017年11月月度人物葛均波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主任、復旦大學醫學科普研究所所長、“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18年10月月度人物董健教授,分別作為特邀嘉賓和月度人物代表參加活動。
當被支持人問及當年為何放棄國外的醫療成就及工作條件毅然回國時,葛均波院士說:“我們這代人是改革開放最大的受益者,有機會上了大學、讀了研究生和出國深造,我們也有義務和責任要為國家建設貢獻一份力量。只有國家富強了,我們才能在世界上挺起腰桿。核心技術是買不來、討不來的,自己當時回國其實沒想到會取得多高的成就,就是決心要研究國產支架。我們10多年前研究出的國際上第一個可降解涂層支架,是老百姓用得起的支架,價格是原有進口支架的四分之一,在如今的醫保政策下,基本上能讓每一個患者都負擔得起支架費用。”
當天活動還集中發布了2018年10月至12月由網友推選出的“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月度人物,30名優秀個人和1個優秀團隊入選,董健教授“榜上有名”。董健教授帶領科普團隊已堅持20余年深入長三角及邊疆各級醫院和基層社區宣講骨科健康知識。同時,他擔任“達醫曉護”科普團隊總編,致力于科普宣傳的多樣化。他還帶領骨科團隊著手編寫腰椎間盤癥科普小冊子,并自費購買小冊子贈送給病人;編創腰椎保健操并錄制成視頻“坐久了,腰還好嗎?骨科主任教你做腰椎保健操”上網傳播,點擊率突破500余萬。2014年,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團隊成為國內首個因科普成績突出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醫生集體。
據悉,由中央文明辦、國家衛健委主辦的“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網上推薦評議活動開展一年半以來,網絡推薦平臺累計收到線索25000余條,從中產生月度人物候選人1000余名,候選人在平臺接受社會公眾的評議和點贊超過千萬余人次。主辦方綜合群眾點贊、評議和候選人事跡影響等情況,從中確定“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月度人物,并每季度舉行月度人物現場交流活動。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國共有187位醫務工作者和10支優秀團隊,先后被網友推選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月度人物。
制圖:實習編輯: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