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到24日,坐不住等爭先市黨政代表團先后赴浙江湖州、不起上海楊浦區和徐匯區學習考察。得的對標天長市委書記賀家平在歸來后向記者表示:此次學習考察我帶著學習的危機態度和比較的視角,浙滬三地的感緊發展成就和拼搏干勁,讓我深感“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迫感天長唯有直面差距不足,奮進才能破除“小進即滿、進位小富即安”的坐不住等爭先自滿觀念,樹牢走在前列、不起爭先進位的得的對標進取意識。
賀家平說,危機這是感緊一次學習借鑒之旅、思想啟迪之旅、迫感對標奮進之旅,奮進感觸很深、收獲很多,得到的有益啟示有:
必須始終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湖楊徐三地積極在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找位置,主動在區域發展中求作為,發展整體呈現出量質齊升的好態勢。但他們始終不滿足、不松懈,始終咬定發展不放松,聚精會神搞建設。他們的經驗告訴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發展始終是第一要務,必須時刻緊抓不放。
必須始終以思想解放引領行動自覺。湖楊徐三地的經濟社會發展之所以又快又好,除了區位優勢外,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他們思想解放。多年來,他們敢于突破,敢于創新,敢于進取,在改革創新方面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事實證明,觀念變則行為變,行為變則習慣變,習慣變則命運變。我們只有不斷激活加快發展的內在動力,才能不斷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
必須始終堅持工業強市不動搖。湖楊徐三地的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特別是湖州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勢頭和創新發展的澎湃活力讓我深深嘆服。湖州的繁榮局面,得益于始終把工業發展放在突出位置來抓,特別是把動力電池、新材料培育成了支柱產業,撐起了經濟發展的一片藍天。他們的發展歷程使我認識到,只有堅持工業強市,大力發展支柱產業,才能搶占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談到下一步的努力方向,賀家平表示,要堅決破除“小進即滿、小富即安”的自滿觀念,始終爭創一流、走在前列,努力為滁州打頭陣、挑大梁、建新功。具體做到:
一是堅定不移抓對標進位。堅持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看天長定位、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看天長特質、在國際經濟循環中看天長機會,圍繞全國百強進位次、長三角爭一流、江蘇周邊比高低的目標,主動對標先進地區,以更加敏銳的眼光搶風口、搶政策、搶項目,在新發展格局中爭取主動、占得先機、拼出地位。力爭今年GDP增長10%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到“十四五”末進入千億縣行列。
二是堅定不移抓招大引強。牽牛牽鼻子。招大引強是工業強市的關鍵抓手,要知難而進,始終不渝牢牢抓在手上。當前,招大引強面臨著新挑戰,既有新形勢下投資主體投資意愿不足的問題,也有土地、金融、人才、環境制約趨緊的問題,大項目招商的競爭更加激烈、難度進一步加大。但問題和困難是共性的,決不能成為招不來大項目、引不來好項目的借口。仍要堅持把招大引強作為“一把手工程”,強化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以“虎口奪食”的精神,逆勢突圍,確保全年新招引億元以上項目超60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50億以上項目不少于2個、百億元以上項目有新突破;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48個,新投產億元以上項目45個。
三是堅定不移抓創新引領。堅持把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奮力推動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舉全市之力建設國家創新型縣市。出臺科技創新十五條,抓實科技企業“雙倍增”、規上企業創新活動“全覆蓋”,力爭全年高新技術企業達320家。圍繞“一產業一研究院”,加快建成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高質量承辦2023年8月長三角創新創業發展聯盟推進會,依托上海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全方位招引長三角科創資源。依托人才科創城和中鐵科創園,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力爭全年轉化科技成果40項,入駐科技型企業20家。
賀家平最后說:通過這次考察,思想上的啟迪、觀念上的碰撞,傳遞出時不我待、助推融入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緊迫感,我將以更強使命自覺、更寬戰略視野、更好精神狀態,推動天長工作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