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遇人藏住事,遇人壓住遇事沉住氣,藏住生氣壓住火
1
前一陣子我回老家,事遇事沉生氣加了發小的住氣微信。發小是遇人壓住個特別喜歡展示自我的姑娘,經常在朋友圈里分享心情。藏住最近她剛失戀,事遇事沉生氣朋友圈就像連載小說,住氣條條是遇人壓住戀愛時的美好、分手的藏住原因和一個人的落寞。把負面情緒依次展開,事遇事沉生氣搭配一些流淚自拍,住氣讓人想忽略都不行。遇人壓住
有一次我給她評論,藏住勸她想開點,事遇事沉生氣她立馬私聊我,完全不管當時是深夜,發來大段的長語音。安慰過她幾次后,某個凌晨,我剛結束加班就接到她的電話,原來她喝了酒,想找個人聊天。掛斷電話后,疲憊不堪的我再也不堪其擾,在心底默默將她拉黑了。
偶然的一次機會,我們共同的朋友更新了朋友圈,她在評論區問“我給你發消息,你怎么都不回啊?”那個朋友淡淡地回復了兩個字,“太忙。”其實,我和那個朋友前不久一起吃過飯,談到她時,我倆都有相同的感受:和一個心里藏不住事兒的人交往,太累。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朋友,他們并不壞,只是心里藏不住秘密。不論事情好壞,不管關系親疏,也不分時間場合,總想找人分享或分擔。但他們不明白,這種毫無顧忌的交流,不是傾訴,而是一股腦地傾倒。
凡塵俗事,喜怒哀樂,嘴巴學會張,也要學會合。這是一份體諒朋友的善良,更是一種修復自我的能力。
2
前兩天,有個朋友更新了朋友圈,寥寥數語之間,盡是歲月靜好。
朋友是理科出身,原來在縣區教高中化學,成家后考慮年齡和家庭,參加了編制考試,順利上岸市區學校。
可是,她并沒有完全得償所愿。市里考慮教育的實際情況,把她分配到了小學,而學校考慮自身的缺口學科,讓她教了語文。先是文理跨度大,再是所教的學生年齡差別大,在新單位,她越想站穩腳就越亂陣腳,頻頻犯錯,屢屢被批評。
一個個始料不及的刁難讓她終于明白越著急就會越出錯,咬緊牙關,一遍遍提醒自己:不能慌,慢慢來,總會好起來的。
第二年,她熟悉了環境,也熟悉了教材,和她搭班的老師休了產假,她臨危受命,做了班主任。這一次她不負眾望,扛住了所有壓力,在一次全國曬課大賽中,她的一節語文課還被評為省優。
朋友說,最難的日子往往成長的速度最快。這世上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住的心態。
正如她在朋友圈里所說:生活不會一直好下去,也不會一直壞下去。這一秒沉住氣,下一秒才會更有底氣。
3
電影《大內密探零零發》中有一處情節引人深思:完全不懂武功的男主角,因為得不到皇帝的重用而垂頭喪氣地回家,妻子一如往常地和他說笑,哪知他勃然大怒,“我在外面做事有多辛苦你知道嗎!”
妻子覺得很無辜,委屈地說道,“誰得罪了你,你去把他罵回來,不要拿我當出氣筒。”男主角變本加厲地說,“因為我就跟你熟啊!沒錯!就是拿你當出氣筒。不服氣,走啊!”
這雖然是個電影橋段,但在生活里,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犯過這樣的錯誤:把最好的一面給了陌生人,卻把最差的情緒給了最親近的人。
不知不覺中,家成了發泄情緒的場所,工作上受了委屈,回家就將氣撒在愛人身上;職場里受到刁難,轉身就將調皮的孩子罵一頓;人際關系出了點小插曲,抬頭就向嘮叨的父母發火……
壓不住的憤怒是雙刃劍,傷人一千,自損八百。一個學醫的朋友對我說,當你想發火時,就慢慢點點頭。你一點頭,情緒水平就會下降,你這一點頭,就表示一切皆可接受,沒多大事兒了。
其實,世事紛紛擾擾,誰都有無法推脫的責任、無處宣泄的壓力、無人訴說的委屈,但這所有的負能量,在推開家門那一刻,都該留在門外。
愿今后的我們都能懂得:遇人藏住事,溝通不逾距,才能讓友誼衍生美感;遇事沉住氣,咬牙走完全程,才有機會笑到最后;生氣壓住火,對家人和顏悅色,才是做人最頂級的自律。
主辦單位:沙坪壩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
主編:蔣頻編輯:庹世超
(沙坪壩微政務來源于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