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8日電 (馬帥莎)據(jù)中國國家航天局8日消息,嫦娥以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為研究對象發(fā)表的號月活動首篇學術成果8日凌晨在線發(fā)表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上,該研究證明月球在19.6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球樣球億使此前已知的品首篇學月球地質壽命延長了約10億年。
近期,術成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北京離子探針中心研究員劉敦一和地質所海外高級訪問學者澳大利亞科廷大學教授Alexander Nemchin領銜的表證國際研究團隊在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該團隊對嫦娥五號月球玄武巖開展了年代學、明月元素、年前同位素分析,仍存用微區(qū)原位高分辨率二次離子質譜(SHRIMP)定年數(shù)據(jù)和巖石礦物地球化學數(shù)據(jù),巖漿證明了月球在19.6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嫦娥使此前已知的號月活動月球地質壽命延長了約10億年,為完善月球演化歷史提供了關鍵科學證據(jù)。球樣球億
據(jù)了解,品首篇學月球的術成巖漿作用在何時停止,一直是月球演化歷史研究中的重大科學問題之一,此前關于月球樣品的研究成果并未發(fā)現(xiàn)月球存在比29億年年輕的巖漿活動。
相關研究論文《嫦娥五號年輕玄武巖的年代與成分》于北京時間10月8日凌晨在線發(fā)表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上。這是以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為研究對象發(fā)表的首篇學術成果,劉敦一與Alexander Nemchin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車曉超博士是本文的第一作者。
嫦娥五號任務采樣位置設計在月表最年輕的月海玄武巖區(qū)域,通過表取和鉆取兩種形式采集到共1731克月球樣品。今年7月12日,第一批月球科研樣品共計31份向13家科研機構發(fā)放。目前,對月球樣品的科學研究工作正在進行,第二批月球樣品發(fā)放工作按程序開展,相關科學成果將及時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