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Pear Therapeutics宣布申請破產保護,數字處方數字療法(Prescription Digital Therapeutics,療法PDT)的德國發展方向再次引發市場關注。美國PDT一直將未獲得支付方支持作為主要的遜于阻礙,但事實上,預期即使支付方能報銷PDT,規模其發展仍然困境重重。化仍
以德國為例,挑戰作為唯一的數字以醫保為主的市場中對數字療法進行醫保報銷的國家,德國從2020年9月開始批準第一款DiGA(數字療法APP)進入醫保,療法但數字療法歷經2年仍然無法規模化。德國
截至2022年6月,遜于共有33款產品被納入醫保報銷。預期但與《數字供給法案》(Digital Supply Act,規模DVG)在2019年通過之后對數字療法市場規模的化仍預期相比,德國市場遠遜于預期,2021年全年只開具了4.5萬張處方,而在當年,德國開具了4.4億張藥品處方。雖然2022年上半年已經開具了6.2萬張處方,但即使按照年平均400歐元的費用和全年開具12萬張處方來計算,全年也就5000多萬歐元的市場規模,分攤到33款產品,每款產品的年收入只有150多萬歐元。
由此可見,支付方并不是數字療法最主要的阻礙。與當初美國在線問診在短期內就獲得爆發式增長相比,數字療法在獲得賠付后并沒有取得預期的規模化增長。
當然,數字療法還有一個阻礙是醫生的處方開具意愿。根據疾病基金vdek的調研,只有4%的德國醫生開具過數字療法的處方。根據德國數字協會Bitkom和醫學協會Hartmannbund在2020年11月進行的一項調研表明,只有大約四分之一的德國醫生愿意為數字療法開出處方。即使部分醫生對數字醫療感興趣,但考慮到數字療法的低性價比,他們認為與其一個季度投入300-400歐元在數字療法,不如讓病人去康復中心,可以獲得遠勝于數字療法的療效。
但是,這個挑戰是可以克服的,通過配備地推團隊來推高醫生的認知和使用。但地推動成本非常高昂,如果產品本身的價格又不高,用戶規模有限,對創業公司的壓力較大。這也是為什么早期的數字療法公司都喜歡和藥械企業合作來共同進行推廣。但與藥械產品的合作并不容易,關鍵仍然是療效,這就涉及到數字療法難以規模化的核心問題。
根據《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在2022年發布的一項研究《Digital health applications and the fast?track pathway to public health coverage in German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based on first results》顯示,雖然德國的數字療法產品都是基于隨機對照試驗,但是有11項臨床試驗存在高偏倚風險,尤其是在缺失結果數據和結果測量方面的得分較低。特別是在對照組,德國聯邦疾病基金協會批評說,通常沒有活躍的對照組,而是等待名單。因此,數字療法與常規治療相比并不能確定其優勢。當然,被批準正式上市的產品的所有臨床試驗都報告了與醫療結果相關的結果,但只有少數試驗評估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結構和程序結果。因此,即使獲得了足夠的報銷,醫生和用戶對質量仍然存疑,這最終限制了數字療法本身的發展。
其實,正如我們在《數字療法:循證醫療框架下的價值困境》中強調的:“數字療法最需要說服市場的是其隨機對照試驗,但如果根據PICO的框架來分析,數字療法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難以在這一框架下提出有說服力的價值,這也是其目前在市場的尷尬所在。”
從市場需求來看,數字療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院外治療的能力,但其自身的發展框架過深的嵌入到藥物研發模式中而難以自拔,反過來又極大地限制了這一模式的可能發展前景,即使支付和處方的難點得到打通,也難以說服用戶持續使用。根據《Journal of Medical Systems》在2022年發布的一項在德國的調研顯示,在完成問卷的1051人中,只有13%的用戶會使用數字療法產品超過6個月,而其他數字醫療產品的用戶使用超過6個月的比例是31%。
因此,數字療法本質是一個慢熱且需要長期發展的市場,不是可以獲得爆發式增長的領域,早期階段并不適合資本介入,需要等到其徹底解決有效性之后才有發展機會。
來源:村夫日記Latitude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