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李曉雨)消費者花近2萬元在亞太美容(廣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太公司)做全身脫毛美容項目,判例不料接受兩次激光脫毛服務后被診斷出皮膚病,判例這到底是判例怎么回事兒?
消費者認為商家無證經營請求退一賠三
2021年9月15日,消費者許女士花費1.98萬元在亞太公司購買了全身激光脫毛項目,判例不限次數。判例令她沒想到的判例是,亞太公司僅提供了兩次激光脫毛服務后,判例自己皮膚就出現了異常,判例后經醫院診斷出傳染性軟疵。判例許女士向亞太公司提出退款,判例亞太公司以許女士沒有向其提供因去毛而診出傳染性軟疵的判例相關證據為由拒絕退款。
許女士認為,判例亞太公司向自己提供的判例是需要侵入皮膚、使用光波能量的判例激光脫毛服務,屬于醫療美容范疇,判例提供激光脫毛服務所使用的儀器屬于醫療美容器械,而亞太公司并不具備相應醫美資質,屬于無證經營。亞太公司向自己隱瞞相關信息,其行為構成消費欺詐。
于是,許女士將亞太公司訴至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請求返還已支付款項1.98萬元并賠償三倍服務費5.94萬元。
亞太公司無證經營構成欺詐
一審法院審理查明,該案為醫療服務合同糾紛。根據亞太公司的工商登記信息顯示,其經營范圍為美容服務等,不包含醫療美容。根據許女士的陳述及雙方提交的微信聊天記錄顯示,亞太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激光脫毛不是一長就脫的”“激光脫毛以后毛發特別粗的地方長紅疹都是因為毛囊缺水引起的”“脫毛的探頭,可以瞬間達到溫度100度”,許女士主張亞太公司為其提供的是激光脫毛服務,合理可信,一審法院予以采信。
一審法院另查明,根據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回復,激光脫毛服務屬于醫療美容項目。亞太公司確認其并無醫療美容資質,也未舉證證明為許女士提供激光脫毛服務的人員譚某具有相關執業資質,且亞太公司未舉證證明許女士在接受相應服務的過程中知悉其無醫療美容資質及譚某無執業資格的情況,應自行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
一審法院認定,亞太公司對許女士隱瞞其未取得實施醫療美容項目的相關資質及具體操作人員譚某無執業資質的事實已構成欺詐。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判決亞太公司向許女士退還服務費1.98萬元,支付服務價款三倍賠償5.94萬元。
亞太公司不服一審判決,向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二審法院聚焦爭議焦點維持原判
二審法院審理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問題為案涉項目是否屬于醫療美容和亞太公司是否構成欺詐。
那么,案涉項目是否屬于醫療美容?亞太公司雖上訴稱案涉項目是蜜蠟脫毛,屬于生活美容項目,不是激光脫毛,但亞太公司未能提供任何直接證據以佐證自己的主張。而根據雙方聊天記錄顯示,亞太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激光脫毛不是一長就脫的”“激光脫毛以后毛發特別粗的地方長紅疹都是因為毛囊缺水引起的”“脫毛的探頭,可以瞬間達到溫度100度”。再結合亞太公司的宣傳資料和存放的儀器,許女士主張案涉項目為激光脫毛,具有高度蓋然性,亞太公司對此的抗辯理由不處理,二審法院不予支持。根據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回復反映,激光脫毛服務屬于醫療美容項目,二審法院對此予以確認。
亞太公司是否構成欺詐呢?本案中,亞太公司向許女士提供服務時,未取得從事醫療美容服務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提供激光脫毛服務的人員譚某也不具有相關執業資質,亞太公司明知其不具備相應服務資質而未向許女士如實告知,主觀具有欺詐的故意,其行為已構成欺詐。因此,亞太公司主張其行為不構成欺詐的理由不能成立。
2023年12月21日,二審法院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責任編輯:張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