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自主品牌汽車銷量持續上揚,夾縫前8個月的中生自主數據顯示,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610萬輛,品牌同比增長16%,何走好強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夾縫42.2%,已成為整個車市增長的中生自主主要引擎。自主品牌的品牌強勢崛起,正在挑戰以外資品牌為主的何走好強市場壟斷勢力。
自主車企的夾縫發展再引熱議。9月19日,中生自主在由新浪汽車聯合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自主汽車行業分會、品牌自主汽車網共同舉辦主題“今年自主企業為什么這么火?”的何走好強沙龍上,業內專家共話自主企業的夾縫發展之道。
此次新浪《輪語匯》出席的中生自主嘉賓為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會長、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名譽會長徐秉金、品牌中歐協會自主汽車行業分會會長李慶文、原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航、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北汽股份副總裁、銷售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蔡建軍,述說自主的過去、當下與將來,并給未來的發展方向出謀劃策。
剛剛迎來第100萬輛下線的北汽自主,在2016年迎來了銷量和品牌價值的雙豐收。根據蔡建軍的介紹,2016年,北汽自主僅用8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去年全年的銷量,達12.2萬輛,同比增速108%,其中在SUV市場,北汽1-8月的銷量同比增長807%。品牌價值方面,今年1到7月,北汽紳寶新增網點243家,“幾乎每天都有一家新的經銷店開業,由此可見,經銷商對北汽紳寶的信心和認可,”蔡建軍形容稱,“我們‘來得晚’,但我們‘干得猛、站得穩’。”
蔡建軍認為,北汽自主的巨變得益于“六個堅持”法則,一是堅持遵循市場發展規律;一是堅持打造明星車型;二是堅持渠道深化和創新;三是堅持打造新型廠商關系;四是堅持客戶至上、快速反應、盡善盡美;五是堅持長征精神打造狼性團隊。“這是合資品牌無法觸及的六個堅持,更是包含我們蛻變的陣痛和煥新的六個堅持。”
徐秉金指出,自主品牌汽車工業是中國邁向制造強國的重要部分,而自主品牌的強盛離不開創新精神,“沒有自主創新就沒有中國自主汽車工業的發展。”他鼓勵新一代汽車人要有創業精神,呼吁設立中國汽車品牌日,積極探索自主品牌的發展方向。
如今,國家層面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徐秉金認為這是自主品牌一個跨越式發展的時期,應將補貼款項放在研發方面,打牢發展基礎,“我們現在到了關鍵的時候,希望國家能夠拿出一個權威且符合中國自主汽車發展的產業政策。”
針對自主品牌向上突圍的關鍵問題,趙航認為,自主品牌市場換技術的策略已經證明是失敗的,要將市場留給自己;此外,要把自主品牌的知識產權和品牌結合起來,有產權沒知識不利于自主汽車產業發展;自主品牌還要建立嫁接機制,嫁接即買一個平臺后進行改造;最后,逆向開發的道路已經行不通了,自主品牌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而不是全面展開,“所以,核心技術是自主品牌突破的關鍵。”
安慶衡認為中國品牌還面臨著諸多問題,比如研發投入少、盈利能力不強、轎車增長乏力等,“大國有集團要搞好自主品牌,必須要深化改革。”此外,除了發展路徑,他認為長期堅持尤為重要,“企業、市場和消費者,都要對自主品牌多一點耐心。”
沙龍上,與會嘉賓一致認為,自主汽車企業是在夾縫中生存,并且在夾縫中尋找到了一條自己生存和發展的道路。
目前,自主品牌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產品品質接近甚至媲美合資品牌,正引起國際范圍內的汽車品牌對中國品牌的關注。蔡建軍預測,從當前市場份額的變化預測,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也將在2020年提升到40%以上,到2025年極有希望提升到50%以上。
李慶文感慨道,自主品牌從無到有的成長起來,是從博弈中曲折發展到今天的,現在自主汽車和企業有自己的發展模式,有不斷擴張的市場份額,三到六線市場依然會有一番作為。
“建設自主品牌,產品開發、營銷、創新等都需要硬朗的風格,因為自主品牌遇到的困難多,需要闖和開拓的事情也多,”李慶文表示,“如果軟綿綿的沒有激情事做不成自主品牌的。”
在討論尾聲,在座嘉賓一致認為,經歷近十幾年的高速成長,中國品牌可謂今非昔比,已經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大潮中的關鍵力量。如今,自主品牌更專注于產品本身,努力提高核心技術能力,摸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并建立起特點鮮明的差異優勢,而且這種優勢正逐漸烙印上屬于自主企業的品牌特征。
標簽:自主 品牌 如何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