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四清表示,清出黨的席中十九屆四中全會是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全會作出的業改《決定》,是展論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綱領性文件。工商銀行將認真抓好全會精神的工行國企革學習貫徹,在增強自身治理能力的董事同時,更好地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長陳通俗地說,清出高質量發展是席中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是業改從追求“體量優勢”和“速度優勢”,轉向追求“質量優勢”和“效益優勢”。展論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至少包括三個深刻內涵,工行國企革且這三個方面相互關聯、相互作用。
一是不斷優化的供給體系。要順應全球科技加速變革的大趨勢,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加快新舊動能的轉換,打造更具完整性、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的產業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二是持續升級的需求體系。要促進供需在更高水平實現動態平衡,既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升級化的需求,又以需求升級引領供給體系優化,反過來催生新的需求。
三是更加適配的金融體系。要通過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金融資源的合理高效配置,以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新金融,推動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經濟和金融的良性循環,把金融創新發展的“動能”轉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勢能”。
陳四清指出,工商銀行在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注重把握好三個“度”。一是力度。即處理好穩增長和控風險的關系,尤其是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貫徹逆周期調節的宏觀政策,完善信貸增量與存量并軌管理機制,合理增加對實體經濟的有效投放,力促貨幣政策傳導和“六穩”要求落地。二是精度。即優化融資結構和布局,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精準性。重點聚焦新舊動能轉換、區域協調發展、“制造強國”戰略、共建“一帶一路”、民營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升金融供給效能,促進打通實體經濟的血脈。至今年9月末,全行制造業貸款余額1.42萬億元,行業第一;普惠貸款增幅超過50%。三是廣度。即發揮工行集團優勢,建立“貸”+“債”+“股”+“代”+“租”+“顧”的全口徑投融資體系,把信貸“獨木橋”改造為綜合服務的“立交橋”,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渠道、更低成本的金融活水。
(詹世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