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至30日,青年全球全球青年由復旦大學、治理治理注入智慧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創新上海思來氏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聯合主辦,設計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承辦的大賽2016“青年全球治理創新設計大賽”(Youth Innovation Competition on Global Governance,YICGG 2016)舉行。舉行
紅十字會國際委員會(ICRC)東亞區域代表處副主任奧斯力(Vincent Ochilet)、?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前副秘書長包潤石(Richard Boucher),內外以及中國亞非學會會長、青年全球全球青年中國前駐南非大使劉貴今應邀出席大賽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治理治理注入智慧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尹冬梅、創新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鄧曉賢在開幕式上致辭。設計開幕式上,大賽我校全球治理與青年發展研究中心與上海思來氏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共同發布“青年全球治理調查報告”。舉行
YICGG是?海全球首個由中國大學生自主創辦運營的全球治理領域的國際創新比賽和國際性青年公益項目,是面向全世界青年的全球治理方案創新設計比賽。該大賽于2007年由復旦大學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發起舉辦,至今已走過十個年頭。
“世界團隊”的創意交鋒
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的66位選手參加了今年的大賽。參賽選手被隨機分成9支“世界團隊”,共同設計全球治理方案。大賽歷時五天,分為“全球方案預選”“激情演講”“世界咖啡館”與 “世界團隊方案展示”四個階段。來自6個國家知名學府的學者擔任評委。
2015年,聯合國通過2030年發展議程,制定了具體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未來15年世界的發展規劃了總體方向。作為激發各國青年關注和探討全球問題、投入全球治理的平臺,YICGG2016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消除貧困”作為決賽議題。消除貧困是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必然要求,也是G20杭州峰會的重要理念,是全球面對的共同議程。由于世界各國發展階段、發展程度以及治理模式的差異,在實現這一議程的過程中,必然會選擇多元的途徑。本次大賽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均以青年學生為主體,他們堅持履行社會責任,通過創新扶貧模式,積極探索消除貧困的道路,充分展現了全球青年精英的智慧、思索和關懷,也讓世界聽到屬于青年一代的訴求和聲音。
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產生了極具創意,富有文化多樣性,有利于促進有效的跨文化交流,能夠引發共識的全球治理創新提案。本次大賽共評選出“最佳創意團隊”(MIT)2支,“最具價值方案”(MVP)1個,以及“最佳表現選手”2名。
“最佳創意團隊”獎頒給進入決賽的隊伍中,初賽作品總得分最高的團隊。獲得這一殊榮的隊伍分別是新加坡代表團和愛沙尼亞代表團。新加坡團隊設計了“幫幫淘”、“幫幫眾籌”和“幫幫派”三個渠道來保護貧困地區的文化傳承以及改善這些地區兒童的教育條件。愛沙尼亞團隊則建議根據城市生產的蜂蜜質量,建立一個具有國際可比性的環境評價體系。
“最具價值方案”頒發給現場競賽中表現最出色的“世界團隊”。這一獎項由世界團隊2隊的“直接現金轉移”提案獲得。他們提出,通過給予窮人“無條件的基本收入”,不僅滿足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可以幫助他們獲得尊嚴和自由的選擇。
獲評“最佳創意團隊”和“最具價值方案”獎項的三份創意方案和報告將在經過完善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最終方案和報告后,由大賽主辦方向聯合國有關部門提交參考。
本次大賽還根據評委打分評選出了最佳表現選手2名,來自烏克蘭的Olha Pererva和來自復旦大學的宮云牧獲得了這項殊榮。
多國選手的文化碰撞
今年的參賽隊伍中既有來自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選手,也有來自羅馬尼亞、愛沙尼亞、阿爾巴尼亞等發展中國家的團隊,每一項創意方案都能在YICGG的舞臺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而在這些隊伍中,有不少是YICGG的“老朋友”,如羅馬尼亞的Gogozan也是去年米蘭YICGG的參賽選手,阿爾巴尼亞的Klodeta則連續參加了2014、2015、2016三年的比賽。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程度日益加深,這次來自同一所學校、同一支隊伍的選手往往擁有不同國籍。如新西蘭隊的五名選手分別來自丹麥、中國、馬來西亞和英國,只有一名選手來自新西蘭本土,他們也是本屆賽事中構成最多元的代表隊。
為了便于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參賽選手展示獨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節目,大賽設置了“文化之夜”的活動。羅馬尼亞選手們認為這是整個賽程的亮點,他們穿著民族服裝,表演了極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善舞的姑娘小伙子們還熱情的參與了墨西哥、塞內加爾等國選手的舞蹈表演。
大賽還安排各國選手參觀上海博物館、夜游外灘,給選手們提供近距離體驗上海獨特地方文化的機會。兩位阿爾巴尼亞選手在乘大巴前往外灘時由于不熟悉路線,遇到了一些困難。她們回憶,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全車的乘客都在竭力幫助她們。巴士司機更是肢體語言并用,最終順利地把她們送到了目的地。兩位選手都深深為中國人的友善熱情而感動。
在得知大賽完全是由復旦學生自己組織時,新西蘭的一名女隊員翹著大拇指說:“我看到整個活動大多由復旦學生自己組織安排,真的很了不起!我們學到了很多。”
青年志愿者的定制服務
作為全球首個由中國大學生自主創辦運營的全球治理領域的國際創新比賽和國際性青年公益項目,YICGG成功舉辦的背后是青年志愿者們的默默付出。在YICGG這一跨文化交流的平臺上,不同國家的青年匯聚在一起,共同學習和交流,分享各自國家的文化,探索全球治理方案。YICGG則提供給每個人相互交流和理解的機會,為不同文化背景的選手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務,這種經歷也將成為每個志愿者珍貴的記憶。
蘇怡雨是復旦大學公共行政系2015級碩士研究生。今年,她第二次擔任選手聯絡組的負責人。今年YICGG的選手來自29個國家,多元化的背后意味著差異性。因文化或信仰的不同,志愿者們需要進行差別化的服務管理。蘇怡雨從最初的聯絡安排開始就因為時差要晝夜顛倒地忙碌。大賽期間, 她時刻堅守在 “一線”,從選手的飲食住宿安排,到大賽各個環節的調試,再到選手的出行管理,都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但當看著他們每天安全順利地出入會場,能在良好的氛圍中進行討論,也是一件幸福的小事。” 蘇怡雨說道。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專業2013級本科生顧嘉偉是住店志愿者。他在大賽期間每天早起晚睡,負責選手們的飲食起居,清點人數,并帶領選手參加各項議程。看似簡單的工作,但是當服務的對象是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選手們時,很多小事也變得繁瑣起來。為了兼顧所有選手的需求,在正常的餐飲外,顧嘉偉每天還需要為素食者、過敏者等有特殊飲食需求的選手定制菜單。顧嘉偉表示:“這些瑣碎的要求一項一項看起來似乎并沒有什么,但是當你面對一個好幾十人的團隊,往往措手不及。所以這樣的志愿活動也很能鍛煉人。”
制圖:實習編輯: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