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起雙通道安檢門,進醫安上一鍵報警裝置……北京各醫院近來有些新變化。院先
變化是安檢從7月1日《北京市醫院安全秩序管理規定》正式施行后發生的。根據該規定,杜絕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全面開展安檢工作。暴力同時,傷醫公安機關要在二級以上醫院設立警務室,進醫配備必要警力。院先就診人員拒不接受安檢或者攜帶禁限物品進入醫院的安檢,安檢人員應當報告公安機關依法處理。杜絕
近年來,暴力暴力傷害醫務人員、傷醫擾亂醫院安全秩序的進醫事件屢見報端,甚至在抗擊疫情一線,院先還出現確診患者辱罵醫護人員,安檢甚至扒掉醫護人員的口罩,大吐口水的新聞,引發社會各界對加強醫院安全管理的呼吁。
國外已有一些防范措施。美國有醫院在急診入口搞了安檢站,還設有專門的警察機構——醫院警察。澳大利亞在醫院設置大量緊急按鈕,西澳大利亞州衛生部引入能夠實時識別躁動和情緒激動患者的監控設備,實現警方對醫院的實時監控和安全保障。
北京此次推出相關規定,在醫院建立安檢制度,將有效保障在院醫務人員和患者的安全,對于潛在的暴力傷醫行為也會產生相當的震懾作用。
這不,北京各醫院在安檢首日“揪出”不少危險物品——錘子、剪刀、水果刀等。當然這都是患者無意攜帶的,不是去傷害醫生的,但如此嚴密的防控手段,相信會給醫務人員送去一份安心。
“進醫院先安檢”的制度好比中醫“治未病”的理念,預防為主,關口前移,能有效防范暴力傷醫事件。但是要想杜絕,還需要更多努力。畢竟,有形的安檢門,能擋住錘頭,但擋不住拳頭。反而有可能把同一戰壕里的戰友——患者推到對立面,當成假想敵,加劇醫患之間的不信任。
醫患關系緊張是基于雙方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互不信任。由于付出了不菲的診療費用,多數患者都渴望得到更好的服務,但在醫療資源緊張的現實條件中,一些醫院未能滿足患者的需求。遭遇“看病難、看病貴”之后,個別患者不免將怨氣發泄在與自己打交道的醫生身上。
因此,切實保障醫生安全,除了建立安檢制度、設置更多警力、加強安保力量外,根本之道還在于深化醫改、加大醫療投入、增強醫院服務意識、緩解醫患矛盾等無形的“安檢門”之上。當其局者,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