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民營大熱的中醫再迎重磅民營中醫機構背后,還有哪些難言之憂?
醫保預算傾斜向中醫機構
民營中醫再迎利好政策
鼓勵中醫診所連鎖經營,利好計劃將醫保總額預算向中醫醫療機構傾斜!山東省醫
就在9月23日,保局為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發展,發文山東省醫保局發布了《關于加強醫療保障支持中醫藥發展的醫保預算醫機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
值得注意的傾斜是,這份文件從“支持中醫藥機構發展”、向中“完善適合中醫藥特點的民營醫保支付方式”、“支持中醫藥服務模式創新”等6大方面為山東省內中醫藥機構發展提供了多重利好。中醫再迎重磅
其中,利好一些重點措施也將深遠影響到民營中醫機構,山東省醫“民營院長俱樂部”大致整理如下:
01、保局鼓勵中醫機構連鎖經營
支持發展中醫診所、發文門診部和特色專科醫院,鼓勵連鎖經營。醫療機構區域規劃布局適當向中醫醫療機構傾斜。
02、放開市場競爭比較充分的
中醫醫療服務價格
推動中醫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以臨床價值為導向,以中醫優勢服務、特色服務為重點,理順比價關系,優化價格結構。
進一步放開市場競爭比較充分、個性化需求比較強的中醫醫療服務價格項目。
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時重點考慮體現中醫醫師技術勞務價值的中醫醫療服務價格,激發醫務人員提供中醫診療服務的積極性。
03、擴大中醫機構醫保定點范圍
對符合條件的各級各類中醫醫療機構、中藥零售藥店及時納入醫保定點管理范圍。
放大醫保定點中醫院服務功能。加快推進醫保定點中醫院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及時將各級中醫類定點醫院納入全國異地住院聯網結算和省內異地門診慢病聯網結算定點醫療機構范圍,提升中醫醫療機構區域輻射力。
將治療性針灸、推拿等中醫特色優勢項目和耳穴綜合療法、中醫體質辨識、脈圖診斷等適宜新技術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促進中醫適宜技術推廣應用。
04、醫保總額預算向中醫醫療機構傾斜
提高醫保總額預算的科學性、合理性,總額指標對中醫醫療機構適當傾斜,重點向以中醫藥診療收入為主的中醫醫療機構傾斜。
對因重大政策調整、服務量增加等導致的醫藥費用增長,醫保基金給予合理補償。
05、促進中醫藥與醫養結合產業融合發展
積極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支持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特色的醫養結合機構發展,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長護定點管理范圍,推動構建中醫藥醫養結合服務網絡,提升服務能力,助力醫養結合示范省建設。
據了解,早在2018年,山東《2018年全省中醫藥工作要點》文件中就曾強調:“落實《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促進社會辦中醫診所和門診部做大做強,鼓勵連鎖經營、規模發展。”
在政策促進下,2018年當年,山東全年新增中醫診所(館)108家。
除此之外,山東省16年、17年也曾推行過“鼓勵藥品經營企業舉辦中醫坐堂醫診所”、“鼓勵有資質的中醫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名老中醫開辦中醫診所”、“鼓勵舉辦只提供傳統中醫藥服務的中醫門診部和中醫診所,推進中醫藥與養老”之類的政策,給社會辦中醫機構提供了不少便利。
而這次的《措施》,或許還能解決中醫機構進醫保難、服務定價受限、盈利能力偏弱的問題,進一步激活中醫市場。
一年新增5071家
中醫機構發展有喜有憂
國家衛健委有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我國中醫類醫院5232個,中醫類門診部、診所60535個,中醫類研究機構42個。與上年比較,中醫類醫院增加293個,中醫類門診部及診所增加4778個。
而中醫醫療機構(這里主要指中醫醫院)按經濟類型劃分,2018年,私營中醫醫院的數量也占到了中醫醫院總數量的33.09%。隨著人們就診觀念的改變,以及國家、地方的政策支持,民營中醫領域也展現出了相當廣闊的發展市場。
來源:民營院長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