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4年高考結果的填報陸續公布,那些剛剛從高考的志愿緊張氛圍中松了一口氣的學生們,他們的前孩心情再次變得緊張起來。
有的亢奮學生甚至在查分當天出現“突然做家務”等情況,相關新聞并一度沖上熱搜。焦慮
據了解,好事從高考結束與被高校錄取前這段時間,關鍵通常是填報考生心靈的“真空期”,學生往往最容易出現情緒波動,志愿出現沮喪、前孩亢奮、亢奮焦慮等心理問題。焦慮
這是好事因為在等待“能否被錄取”的漫長假期中,考生既要承受因考試成績和自己預期有較大差距而產生的關鍵焦慮和自責,又要承受因等待錄取而產生的填報心理煎熬;既要面對前途命運的莫測,又要面對來自周圍人的各種詢問。
這些都會讓剛剛擺脫高考壓力的考生繼而進入另一個心理壓力期。
針對這一階段考生可能出現的不同心理狀態,家長該如何協助孩子調整心態,度過這個特殊的“后高考心理期”?
心理調適:關注成長而非成績
高考成績的公布往往伴隨著考生和家長的復雜情緒。家長應細心了解孩子對成績的真實感受,及時捕捉孩子的情緒狀態。面對成績不理想的孩子,家長需要及時溝通,幫助他們放下心理包袱,坦然面對成績。家長的陪伴和傾聽至關重要,要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和老師的付出是支持而非負擔。同時,家長應鼓勵孩子認識到學習是終身的事業,不應以一時的成敗來衡量。
假期生活規劃:規律與拓展
高考后,學生可能會感到迷茫或興奮,家長應及時介入,幫助孩子規劃假期生活。首先,要維持規律的生活習慣,確保充足的營養、運動和睡眠。其次,鼓勵孩子利用空余時間嘗試新事物,如烘焙、種花、健身等,或參與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這不僅能夠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也有助于他們建立社會責任感。
設定目標:樹立長期愿景
高考結束后,家長應引導孩子樹立長期目標,這有助于他們在面對挫折時能夠振作起來,迎接新的挑戰。長期目標的設定可以為孩子提供方向感,讓他們的每一天都充滿意義和成就。
鏈接未來:大學規劃與信息收集
高考不是學習的終點,家長和考生應抓緊時間收集大學相關資料,用長遠的眼光規劃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在填報志愿時,家長應考慮孩子的興趣和優勢,避免盲目跟風。同時,考生應利用假期時間進行自我提升,了解未來可能就讀的學校和專業,或尋找有意義的兼職機會來學習人際交往技巧。
防范風險:警惕不良信息
在假期充電的同時,考生和家長要警惕社會上的不良信息,如“低分高錄”、“發放教育補貼或助學金”等,避免上當受騙。
高考后的三個月假期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家長和孩子應共同努力,清醒自制地度過這段時間,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日復一日的努力和堅持,孩子將能夠收獲甜蜜的成果和輝煌的成就。
(綜合中國寧波網、北京日報、央視網、齊魯頻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