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飼料需求持續增長的豆油大背景下,以粕養油的雙節經營策略很好的支撐了油脂企業的壓榨利潤,但同樣也造成了國內豆油商業庫存的備貨持續走高。2012年內自4月份開始,結束豆油商業庫存半年上升近70萬噸,庫存達到140萬噸的壓力猶歷史高位。偏高的豆油庫存長期抑制著豆油現貨市場下游的接貨意愿,貿易商多數時期以觀望為主。雙節直到11月中旬開始,備貨才受冬季雙節備貨需求的結束影響,有所下滑。庫存
從11月末至1月中旬,壓力猶豆油商業庫存經歷近三個月的豆油去庫存進程,庫存總量回落至100萬噸水平。雙節對比去年同期的備貨備貨行情,豆油庫存自100萬噸左右歷時4個月下降20萬噸至80萬噸附近,而當時國內油脂企業的開工率同樣維持在46-47%的低位。
本年度備貨行情自啟動至今歷時3個月庫存回落將近37萬噸,可見今年豆油現貨低位成交較為理想,加之年尾宏觀經濟回暖利好提振,雙節備貨行情中,豆油消費確有大幅增長。現貨市場成交較為平穩,成交量維持在1萬至4萬噸區間內。
但自1月17日開始,豆油商業庫存回落明顯趨緩,現貨市場成交也愈加清淡,節前備貨行情基本結束。豆油商業庫存仍維持在103萬噸,因此,短期內庫存壓力依舊存在,一方面使連豆油期價一旦失去外盤的提振便會承受較大的抑制而走弱,難以形成領漲行情;另一方面現貨空頭的庫存控制量也抑制了多頭的做多意愿。
況且,今年以來,傳統冬季的豆油消費市場也受到其他進口植物油脂的擠壓。全國方面,棕櫚油港口庫存已超過100萬噸,且四季度有近100萬噸進口菜油(包含進口菜籽折換成油)到港,其流通領域恰恰是豆油重要的消費市場東南沿海地區,這或將進一步加大后期國內豆油去庫存化的難度。因此,整體上我們認為庫存仍舊高企的豆油品種,2月份在豆類油脂板塊中的角色依舊較為中性,一方面受9月油粕比價變動幅度不大的牽制,另一方面又受較大豆棕價差的制約,無法形成獨立的單邊趨勢行情,在棕櫚油利空短板效應不在的前提下,更多以跟隨豆類整體走勢為主,粕強油弱的格局仍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