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汽車媒Autoblog 6月10日報道,美媒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到今天,中國轉型中更主成正處于一個轉型階段,汽車朝著設計自主化和體系成熟化邁進,設計熟開始逐漸具備與海外汽車制造商相抗衡的加自實力。
外媒此前對于中國汽車設計的美媒評價是——辨識度高,其設計大多以華麗為主,中國轉型中更主成或是汽車照搬外國汽車的風格。但隨著中國汽車工業不斷走向成熟,設計熟中國汽車設計師的加自總體水平也在進步,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更加自信。美媒中國設計的中國轉型中更主成汽車終將會走上一條由起初的模仿,到自主設計的汽車道路。
在發展過程中,設計熟不少中國汽車制造商聘請了經驗豐富的加自外國專家來華工作,特別是那些來自北美和歐洲的專家,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幫助中國制造商組建設計團隊,可以打造出獨具“中國風”的汽車。
吉利汽車設計副總裁彼得·霍布里(Peter Horbury)是前沃爾沃首席設計師,也曾在福特公司工作過,他說:“我們既然在中國,為什么不依據中國文化進行汽車設計呢?這就好比最好的意大利汽車只能誕生于意大利文化,最好的德國汽車只能誕生于德國文化,而沃爾沃汽車也帶有明顯的瑞典印記,因此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國汽車也會從中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中汲取靈感。”
彼得·霍布里(Peter Horbury)指出,吉利汽車的進氣格柵和揚聲器格柵上都使用了充滿中國傳統藝術的元素,儀表盤的底部也模仿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弧線設計。此類細節方面的設計處處彰顯著中國的美學理念。
此外,他還認為:“動物在中國文化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比如中國的生肖年。在西方,我們總是力求在汽車設計中凸顯人的個性,而在中國卻并非如此。”
然而,中國設計要真正具有強大競爭力,僅僅依靠傳統美學是不夠的,還需具備一定的生產效率。
中國的生產效率就令西方設計師驚訝不已。奇瑞設計執行總監James Hope此前在福特、戴姆勒、江森自控以及通用歐洲分部效力,他說:“之前我們要制造一輛概念車,希望能在4月份的北京車展上亮相。我們1月份設計好了草圖,但緊接著要在三個月多一點的時間里趕在汽車發布會之前把這部車制造出來,可最后我們竟然做到了。”
這部車就是奇瑞FV2030概念車,采用鷗翼式車門設計,內飾經過調整,方向盤和儀表盤都取消了,在無人駕駛狀態下,座位寬度還能再進行調節。換言之,這絕非是一款普通的玻璃鋼材質的概念車,其背后代表著高效的生產速度,一種從草圖設計到實體制作完成,全過程僅需三個多月的生產速度。
可以確定的是,復古設計不會在中國受到重視。通用汽車中國設計副總裁肯·帕金森(Ken Parkinson)稱:“中國人看重未來元素,而西方則跟重視經典元素。在西方,人們往往會為一輛舊車或一座舊房子買保險,但在中國就不是這樣了。部分原因出自于中國人對國家的自豪感以及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所取得的成就。”
中國設計師除了著眼未來,還專注于打造針對年輕人的車型。中國汽車消費者的平均年齡遠低于世界其他地區。例如,購買凱迪拉克的中國消費者,平均年齡是34歲,這比美國消費者的平均年齡要小20甚至25歲。
吉利設計副總裁彼得·霍布里(Peter Horbury)說:“我們近期推出的一款車是針對27至35歲的消費群體。而我們推出的最新款車則面向22至27歲的消費者。這著實讓我吃驚,新款車竟然面向22歲的消費者!但這在中國卻很正常。”
實際上,為如此年輕的客戶群體設計車型是存在風險的。因為這些車不只為中國市場打造,還要面向海外消費者。
通用汽車中國設計副總裁副總裁肯·帕金森(Ken Parkinson)表示:“我們在中國制造的別克車還會在美國市場進行銷售,中國客戶的平均年齡在25至30歲之間,而美國客戶的平均年齡則要到40至50歲,這種年齡差距就給我們的設計團隊帶來了挑戰。”
盡管中國制造越來越自主化,仍存在有部分制造商抄襲外國設計的現象。如最近捷豹路虎就陸風X7對江鈴汽車集團提出訴訟,控告陸風X7是對路虎攬勝車型的抄襲。但該起案件可能是此類事件中的最后一例,中國終將走向完全自主化設計的道路。
迅速發展的中國汽車行業的確會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雖然目前中國汽車行業多以銷量增長和生產規模著稱,但在不遠的將來,中國汽車行業要展現的遠不止這些,自主化的設計將成為中國汽車走向世界的強勁動力。
標簽:自主 設計 中國 汽車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