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龍混2023年實際落地的消潮音樂節數量達560場,全國平均每天都有1.5場音樂節正在上演,音樂而全年延期或取消的節的經音樂節也多達91場。(視覺中國 圖)
2024年3月以來,生意名為“不可抗力”的瞄準謎團,在音樂節樂迷們的文旅揣測與討論間,越滾越大。補貼背后近20場音樂節,主辦雜先后宣布“受不可抗力影響”延期舉辦或取消,龍混前有諸如被樂迷指為“割韭菜大戶”的消潮星巢秘境音樂節,后有老牌搖滾音樂節的代表迷笛等。
據媒體報道,3月下旬以來,全國多地正在傳達學習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關于堅決糾治部分地方基層搞“新形象工程”問題的工作提示》,其中指出的第五類問題為:“盲目豪華‘辦節’,片面追求‘人氣’,不計成本跟風大辦音樂節、以城市命名的論壇、旅發大會等,為場地建設、樂隊出場支付高額費用。”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部分音樂節取消原因的所謂“不可抗力”,與去年情況相似,多為票房不佳的遮羞布。而上述文件,則被一些人解讀為“不可抗力”的政策因素。
在一眾公告中,海潮宇宙音樂節佛山站的做法較為特殊,只取消第二天演出,第一天如期舉行。有猜測稱,第二天票賣得不好,主辦方只能負擔第一天藝人出場費。海潮宇宙始終未對取消原因做出進一步說明。
無獨有偶,2023年9月22日,原計劃兩日、在遼寧大連舉辦的炫潮發現王國DTM音樂節也只進行了一天。當時,大連金石灘國家旅游度假區停車場的水泥地被主辦方規劃為觀眾席,分為299元“蝦爬子”區和499元“海蠣子”區。但據在場的藝統方工作人員估計,第一天到場人數不足百人,觀眾都簇擁在舞臺跟前。第二天演出的藝人收到通知:人很少,也許你們就不用來了,或者拿不到尾款了。
次日取消的通知是在第一天下午4點發布的,部分藝人與觀眾已經到達當地。音樂節官方微博的聲明寫道,“在資金嚴重短缺并且每天都需要資金投入的情況下,我們堅持到了開演當天,在開演當天實在是沒有能力支撐下去這場演出……”評論區樂迷抗議聲一片,要求賠償交通和住宿損失,“沒錢辦什么音樂節?”
看著延期或取消的音樂節花花綠綠的海報,聲音共和Livehouse主理人拉家渡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有的是專業上的失敗,有的是遇到了政策上的問題,有些就是市場問題,這三方面的原因都有。”
臺州飛龍湖迷笛音樂節延期公告發出后,主辦方迷笛音樂學校校長張帆發微博稱:“關于‘不可抗力’,我會寫一篇文字,告訴大家那個‘力’是從哪兒來的。”
2023年秋天,中原迷笛音樂節在河南南陽市臥龍區舉行,其間發生大規模失竊事件,備受關注。作為超過二十年歷史的老牌音樂節,迷笛音樂節原計劃2024年在浙江臺州、福建南平繼續開展兩場音樂節,最終于4月4日、4月19日先后宣布延期。
南方周末記者通過業內人士約訪北京迷笛演出有限公司,對方表示無法回應。截至目前,張帆尚未發文。
2023年3月,海口迷笛音樂節成功舉辦,為期三天。而原定2024年在浙江臺州、福建南平舉辦的兩場迷笛音樂節先后宣布延期。(視覺中國 圖)
都來分一杯羹
實際上,音樂節取消或延期在2023年就已是業內常態,背后是飛速擴張、亂象迭出的市場。
據音娛行業研究機構小鹿角智庫統計,2023年,全年延期或取消的音樂節多達91場。疫情前,音樂節數量的最高紀錄是2017年的269場;疫情期間,2021年落地了191場音樂節,接近2016年的數據。而2023年,去掉延期或取消的音樂節,實際落地的音樂節數量達560場,創下了國內音樂節市場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僅從數量來看,2024年上半年的音樂節市場持續火熱。截至3月25日,2024年已官宣的音樂節達95場,上半年競爭最激烈的檔期集中在五一,已有27場音樂節宣布舉辦,其中不乏有的投資額超三千萬元。
三年間,做演唱會或其他方面商業投資的人,紛紛找到拉家渡,問現在有什么樣的“盤子”,請他介紹。“有點像移動互聯網,這一段時間什么熱就趕緊投一把,不行就撤,這種特別多”。
活水獨立音樂廠牌主理人肖寶靜參與執行過南寧、寧波、長春等地的多個音樂節,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疫情期間,演唱會辦不了,一些大的演出商將目光投向音樂節,甚至有黃牛變身音樂節主辦方。類似餐飲行業的從業者,也試圖入局分一杯羹。
肖寶靜觀察到,現在市面上七八成音樂節都想做成包含搖滾、嘻哈、流行等多種風格的“超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