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鄭州有幸參加了社會辦醫價值峰會,雙循環收獲良多這里分享下幾點心得,緊貼如有差漏,融資歡迎補充。雙循環
一、緊貼民營醫院融資更加便捷,融資或將會出現上市潮。雙循環
隨著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及隨之而來的緊貼科創板、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的融資紅利,今后A股和港股都成為了醫療企業理想的雙循環上市渠道。
國家有非常清晰的緊貼一句話——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但錢從哪里來?一類是融資大集團、央企、雙循環大財團來投資,緊貼另一類就是融資去資本市場找,鼓勵向社會找錢,向社會資本去要錢。
今年,海吉亞醫療、宏力醫療正式在港股掛牌上市,中國口腔醫療、國丹健康赴港IPO,三家眼科集團——遼寧何氏眼科醫院、華廈眼科醫院和成都普瑞眼科醫院赴創業板IPO,溫州康寧醫院、美中宜和啟動A股IPO。
重點:創業板注冊制放開之后,甚至包括未來主板注冊制放開之后,為醫療服務企業從產業的一級到二級上市,提供了一個比較好的融資渠道。
二、“雙循環”背景下民營醫院想上市,投資人關注哪些?
社會辦醫要積極尋找新路徑,從原先以社保為核心的支付體系,要變成社保+商保+慈善互助保障體系,尋找新的大健康發展模式。無論做基層醫療專科還是區域性連鎖醫療集團,只要提供的服務適當,技術可復制,或者療效滿足適用性、可及性,都可以在未來資本市場獲得很好估值和溢價。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如何判斷一家民營醫院的發展潛力?今年國家提出“雙循環”政策,醫療服務是內循環一個很重要的一環,是一個強內需的板塊。醫療服務領域目前投資者最關心兩個點:第一是這個醫療服務資產是否具備一個成長空間,精細化管理、人才建設情況。第二是營利能力。營利能力體現在幾個維度上:包括毛利率、成本管控、費用、銷售管理。一般認為,單一民營專科醫院如果具備比較好的成長潛力,具備比較好營利能力,在二級市場就會比較受資本歡迎。
三、如何選擇上市渠道?上市前做好哪些準備?
民營醫院想上市融資發展可以重點通過港交所、深交所的創業板,以及未來推進注冊制改革后的主板。創業板標準相對寬松,標準一要求企業最近兩年凈利潤為正,累計凈利潤不低于5000萬元,標準二要求企業預計市值不低于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1億元,標準三要求企業預計市值不低于50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3億元。以上三個標準只要滿足其一即可。
民營醫院上市前還要重點關注主營業務合規性、醫療糾紛、物業合規性、非營利性醫院運營模式、互聯網醫療合規性等法律問題,以及收入確認、長期資產的權屬、藥品庫存的進銷存管理和成本確認、員工社保的足額計提、稅項的處理等財務問題。
以上是我的一點收獲,最后感謝主辦方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分會、華夏時報社、水皮雜談、新醫界、新醫云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