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景區景區預約制漸漸成為常態。取消在預約制下,預約驗景區按承載容量放票,制體游客則線上預約,更好避免了排隊購票、景區過于擁擠的取消苦惱。但隨之而來的預約驗是,在一些地方,制體預約制甚至成為進入景區的更好唯一通道,你是景區否有過預約失敗只能望“景”興嘆的遭遇呢?
除故宮、國博等
北京全市景區取消預約
這兩天,取消北京的預約驗一項政策引發關注。北京市文旅局日前發布,制體“除故宮、更好國博等旅游景區和對外開放單位外,全市旅游景區已全面取消預約要求”。景區取消實名預約,體驗會更好嗎?這適合不適合推廣全國?人氣景區和非熱門景點,都能這么操作嗎?
取消預約引熱議
有人贊成 有人疑慮
景區取消預約制,這一消息發布后迅速登上熱搜,受到網友關注。
- 有網友表達了疑慮,“取消預約后,會不會出現到現場后因為人太多,白跑一趟的情況?”
- 有網友表示,希望故宮也取消預約。因有網友說,“故宮是提前七天放票,但連著搶了好幾天都沒有搶到,幾乎都是秒空。”
- 家里有老年人的網友,也表達了贊成,因為很多從外地來的中老年游客并不知道需要提前在網上預約買票,到了景區才發現沒有當日票,只能“望景興嘆”。
景區取消預約制,你贊不贊成呢?來聽聽大家的說法。
景區不用搶票了 你支持嗎?
- 游客:像我們兩個都是60歲以上,出來的話,我們都是到現場買票,預約還是不怎么會操作。
- 淄博市民 周女士:我覺得取消預約挺好的,感覺這些預約流程很煩瑣。提前預約還要計算日期,很麻煩。如果沒有預約上的話,可能整個旅行計劃都要改變了。
- 鄭州市民 李女士:年輕人還好,在手機上操作,老年人感覺比較麻煩,需要孩子幫著操作。另外,其實有些景點本身游客也不多,但是到門口還需要掃碼預約,感覺就是在走形式,體驗感比較差。
- 泰安市民 劉先生:可以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預約方式。比如老人、小孩預約不是很方便的,可以在現場專門保留特殊游客的預約渠道。
多地景區取消實名預約
提升游客體驗
不只是北京,隨著暑期旅游旺季的到來,多地旅游景區相繼取消實名預約。
從今年6月11日開始,蘇州對全市A級景區、文化場館預約制度進行調整,除拙政園、獅子林、虎丘等7個重點景區和蘇州博物館本館之外,全市其他A級景區、文化場館,一律取消實名預約。當地表示,這一調整是對全市景區日均游客量、最大承載量等數據,進行綜合研判后作出的決定。
專家:景區取消預約
推廣全國要因地制宜
預約制推出的初衷,是為了限制客流量、提升游客體驗,然而隨著各地景區紛紛采取實名預約,不顧及現實情況,反而給游客帶來了并不友好的體驗,也讓實名預約被詬病。那么,景區取消預約制適合推廣所有景點嗎?來聽聽專家的分析。
總體上來講,當前旅游景區景點、度假區和文博場館并沒有供不應求。在這種情況下,絕大多數的景區景點、度假區、文博場館是不需要預約的,但對于頭部熱點的景區景點、文博場館又是需要預約的。要在詳細評估的基礎上,不要“一刀切”。即使預約也要精細化,把最大的方便讓利給老百姓。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 戴斌: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來設定要不要實行預約。實行預約制度的,也希望盡可能多一些人性化。比如一些熱門景區、地標性文化場館,預約通道和制度的安排上要適應不同群體的需求;在預約的時候,要盡可能采取簡潔的界面。比如說電話預約可不可以,通過手機、互聯網預約可不可以;甚至連互聯網都不會使用,通過信件來預約可不可以?
對于承載力嚴重不足的熱門景區、網紅景區,以及文物保護等級高的文博場館、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自然保護區、游覽空間比較有限的古典園林、主題博物館等,實名預約流程需要持續下去。而把最大的方便讓利給百姓,除了預約制度的人性化,在專家看來,一些熱門景點還可以考慮盡量延長開閉館的時間,分流客流。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教授 吳麗云:
- 一是要增加供給,盡可能按照最大承載量提供參觀接待的數量,這是我個人覺得比較有效的方式。
- 二是延長開門時間,可以是晚上時間適當延長一些,這樣從另外一個角度增加了它的供給量。
取消預約引發關注
根源在“一票難求”
景區預約制引發很多爭議,但是問題的關鍵在哪兒呢?
專家表示,預約制引發的爭議,其實并非預約本身的問題,關鍵還是在熱門景區“一票難求”上。眼下,游客對于各地頭部景區仍有強烈偏好,這樣的供需矛盾并非調整預約制就能解決。如果真的全面取消預約,也有人擔心游客會不會過多,對此專家也表示,可以加強對景區客流量的監測,增加臨時售票窗口以及加強巡查力度等。采取靈活多樣的調控措施,確保游客安全。
盡管景區承載量的“硬限制”很難突破,但正因如此,才更需要持續探索“最優解決方案”,這也是未來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