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環太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昨晚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說,席位日本爭取成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將有助于其擴大在聯合國的為作影響,為其今后再次“爭常”創造有利條件。準備
3月15日,爭常第60屆聯大通過決議,日本設立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以代替“口碑不佳”的競選人權委員會,“人權理事會”與安理會同級,聯合成員由聯合國大會選舉產生,國人遵守“人權最高標準”。權理5月9日,聯合國將通過投票選舉產生首屆由47個國家組成的人權理事會。據聯合國官方網站消息,截至當地時間11日傍晚,共有46國已表明將參加競選。亞洲分配到的理事國名額為13個,到同一天傍晚為止,表明參加競選的亞洲國家有日本、中國、韓國、印度以及伊朗等10個國家。
在國際社會維護人權呼聲成為普遍要求的同時,人權問題也成為某些國家在國際外交斗爭中使用的重要武器。美國,多年來一直根據自己的外交需要和人權標準,對他國的人權狀況進行指責。而日本作為美國的盟友,也從自身的外交需要和人權標準出發,對美國在人權問題上的立場進行配合。
可以預料,今后各國在人權問題上的斗爭仍將十分激烈。而日本當選人權理事會成員也將有利于貫徹其自己的外交意圖。
早在人權理事會3月成立之時,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張義山就指出,人權理事會的未來工作應以公正和非選擇的方式來處理人權問題,從而避免該機構重蹈人權委員會政治對抗的覆轍。
談到中國入選人權理事會理事國的問題,王少普認為,中國在人權問題上一貫采取公正和無選擇的立場,因此在國際社會擁有廣泛的影響力。在去年的人權委員會上,中國在亞洲國家內以高票當選。因此,中國在5月9日的首屆人權理事會選舉會議中當選的幾率將會很高。
美國國務院4月6日宣布,美國今年不申請參加人權理事會,但也表示,美國雖投票反對成立人權理事會,但美國將努力使其成為一個“強有力和有效率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