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在亞洲建筑設計界備受關注的拋物"拋物線房"(Parabola House)是在日本東京的一棟新"豪宅",由日本Atelier Tekuto建筑事務所的創辦人山下泰裕(Yasuhiro Yamashita)主持設計。
針對這個項目,建筑師介紹道:"基地位于一個安靜的線房住宅區,四周有良好植被環繞,是一個6米寬、27米長的宅精矩形,又窄又長。我們將基地抬高,高出道路標高3米,這樣在晴朗的拋物天氣不出家門就能欣賞到富士山美景。
"考慮到業主會在起居室度過一天中大部分的線房時間,我們把起居室設在頂樓,這樣可以得到很棒的觀景空間。為了完全有效地利用基地的宅精長度,我們在正立面把屋頂層懸挑出很多,形成了入口處半開敞的灰空間。"
極簡的拋物設計風格、呈斜線的線房半坡屋頂是該建筑的特色,清水混凝土的灰色與周邊白色、起伏的宅精環境形成了對比,也給了空間內部一定的節奏感。在室內,延伸中的拋物天花板保持一定斜度,使層高先低后高,給人以"先緊后松"的空間樂趣,也賦予內部空間無限的延伸感,使屋外的美景融進屋內。
因為在設計上具有更多的線房自由度,私人獨棟住宅一直是國外設計師十分樂于設計的項目。"拋物線房"充分體現了設計師的宅精空間理念與想象力,也在架構上作了許多大膽的嘗試,像是突破建筑中立柱的束縛以及加入更多的懸挑。讓人由衷的拋物感嘆:極具個性才是"豪宅"的精神所在!
反觀中國的豪宅,如同<華爾街日報>駐華記者張彤禾曾經評論,"在中國,所謂的豪宅別墅就是郊區那一堆相對獨立的房子,然后每家門前屋后留一塊草坪。"確實,從某種角度,你可以說中國沒有豪宅,中國絕大多數豪宅沒有根據居住主人的線房生活習慣進行個性定制,主要原因是開發商沒有能力承受完全定制的成本。真正要開發豪宅風險太大,目標群絕對數量少,而且沒什么共性可研究這就是宅精繞不開的死結,一方面豪宅的需求復雜多變;另一方面開發商只能根據自己對一群人(而非每一個人)的判斷進行設計和開發,這樣,無論面積多大,總價多高,裝修多么豪華,豪宅只能是開發商價值觀的體現。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國內的業主對于他們想要的豪宅并沒有十分成型的想法。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大部分中國的有錢人想要的大別墅,是那種帶有奢華外景、配有由高爾夫專業人士設計的高爾夫球場的豪宅,對于風格的要求則是已在國內流行多年的地中海風格為主。美國佛羅里達一家名為SaterCompanies建筑公司的設計師戴維·詹金斯最近開始在中國設計高級公寓,他說:"我們以為他們想要的是更具個性的東方風格的寓所,但是我們錯了。"
SaterCompanies目前受雇于上海一家大型豪華社區開發企業,已經設計了不少具有地中海風格的別墅。這些房子的造價都超過150萬美元,有家庭女傭專用的臥室和廚房,除此以外,還有女傭的"工作廚房",并且這個廚房遠離主人的居住區,這是為了避免主人受到做菜所產生的油煙的影響。 詹金斯說,新的開發區建有酒店、高爾夫球場以及能容納20000人的住宅,一旦建成,將占地10平方英里。但可以預期的是,這些所謂的豪宅充其量不過是對造價昂貴的樣板間進行簡單的復制而已。
詹金斯說:"由于法律和制度的限制,許多國外房地產開發企業都沒有涉足中國的建筑市場。但是當它們考慮到2007年中國高檔住宅的價格上漲了13.5%時,國外的建筑商們恐怕會覺得,如果國內生意市場不景氣,中國就太有吸引力了,簡直無法拒絕。"希望在將來國外的開發商涌進中國的同時也可以為我們帶來更多好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