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信用工程” 解決“貸款難題”
望謨信用聯社為農民架起致富金橋
為解決農民“貸款難”問題,望謨為農引導農民樹立良好的信用誠信觀念,增強農民的聯社信用意識,望謨縣信用聯社緊扣“三農”做文章,民架著力全面推廣“信用工程”建設活動,起致橋擴大評定范圍,富金提升貸款額度,望謨為農完善內控管理制度,信用使這項“惠民工程”深入人心。聯社截至5月19日,民架該縣今年已投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1.25億元,起致橋比上年同期凈增長7180萬元,富金為農民架起文明富裕的望謨為農橋梁。
推進信用工程建設是信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三農”發展的聯社重要手段和途徑,該縣信用聯社在打造“誠信望謨”形象中,立足縣情,創新服務,著眼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把創建“信用工程”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農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的一項重要工作狠抓落實,規劃全年投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1.9億元,創建1個信用鄉鎮和20個信用村。為達到良好效果,該社采取激勵機制,把各項指標與人掛鉤考核,做到獎懲分明。同時,認真組織信貸人員走村串寨進行宣傳,擴寬信用農戶的評定面,讓農戶知曉國家的惠農政策,明白“信用工程”的益處,懂得信用評定的流程,增強農戶的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信用工程建設中來,發揮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支農作用。
在信用工程創建工作中,該縣聯社下發《信用評定辦法》,增強服務意識,農信社的員工主動深入到田間地頭和信用農戶家中了解實際情況和借款人對資金的使用及生產經營情況,講解各種擔保方式的特點和適用范圍,有效解決農民貸款難、擔保難問題。被評為信用戶的農戶,用貸款證到信用社辦理貸款如同取存款一樣方便,群眾對信用工程創建工作感到滿意。
隨著信用村、信用鎮評定活動的展開,該縣聯社堅持成熟一個、評定一個的原則,積極穩妥地開展“信用工程”創建,簡化了農戶貸款手續,提高了服務效率,有效擴大了涉農貸款的投放。落實對守信者的優惠政策和措施,制定對失信者的制裁辦法等,對開展信用工程建設的村進行調研,掌握村民主要從事的行業、資金需求規模及特點,增強農戶的信用觀念,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不僅有效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還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通過信用授信評級,該縣目前已對納包、紅巖、唐家坪、納壩、平郎、郊納、油寒7個信用村掛牌,全縣評定信用戶18174戶。
在縣聯社的幫助下,市場經濟的模式不斷融進該縣農民的生產生活,許多農民破除狹隘的小農觀念,借錢生錢的意識日趨明顯,他們把誠信貸款作為發展生產、增加收入的一次機遇,主動尋項目、找市場、調結構、擴大再生產,使經濟收入不斷增加。通過真抓實干和精細化管理,該縣聯社逐步實現信用評級、有效貸款需求、信貸服務三個“全覆蓋”,有效支持群眾的擴大生產經營,在防范信貸資金被挪用、增強貸款風險防控能力上也有明顯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