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市場的經紀廣闊讓保險經紀牌照漸成資本的香餑餑。
近兩年,公司在保險經紀牌照獲批日趨嚴格的收購少錢情況下,不少資本選擇放棄申請,銷資轉而通過收購的質多方式獲得。
保險經紀牌照審批周期長,保險需要占用資金,經紀對保險經紀牌照需求強烈的公司資本樂于選擇通過收購方式獲得。
業務發展的收購少錢困難,正導致保險公司變得越來越龐雜,銷資往上走希望架起集團公司,質多往下走紛紛投資設立子公司,保險包括投資子公司、經紀健康子公司、公司房地產子公司、科技子公司、非保險類子公司等,更復雜的是,不少保險公司紛紛參股保險中介公司或設立專屬保險中介機構。
截止2019年5月5日,共有46家保險機構設立或收購了65家保險中介機構,包括銷售公司、代理公司、經紀公司3種類型,從出資方來看,財險公司有28家,人身險公司18家。從保險公司積極擁抱保險中介的姿態來看,“去中介化”至少在現在依然是個偽命題。
保險經紀牌照:
保險經紀人是基于投保人的利益,為投保人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中介服務,并依法收取傭金的單位。保險經紀人是站在客戶的立場上,為客戶提供風險管理服務,設計投保方案、辦理投保手續并具有法人資格的中介機構。簡單地說,保險經紀人就是投保人的風險管理顧問。
保險經紀牌照價值:
截至2017年末,全國存續的保險經紀公司已突破500家,受保險市場快速發展的影響,保險經紀牌照的緊缺性突顯,加上監管要求不斷提高,審批進一步趨嚴,市場上保險經紀牌照的轉讓費用已達2000萬以上,預計后期費用繼續上升的可能性很高。